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方风雨会中州(7) (1 / 2)
胜利。
胜利接着胜利。
在短短的三天内,周宝胜部接连光复了晋源、清徐两县,前锋师团甚至已经逼近了交城县,其他各个师团,也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死了主帅的叛军似乎无法组织起一场象样的协调与反击,不是败,就是退。
根据热气球侦察报告,连叛军粮草大营所在汾阳,也挂起了白幡,看来赫连蛮果然死了。
群龙无首的叛军似乎已是穷途末路,似乎已毫无斗志。
以精锐著称的帝国禁军白虎军团,似乎在周宝胜的两万大军面前闻风丧胆,望风而退。
似乎叛军败局已定。
似乎周宝胜胜卷在握。
坐镇晋源追剿指挥部的周宝胜,就在这些“似乎”中,有些飘飘然地走出了他那间四壁挂满作战地图的斗室。
他仿佛已能清晰的看见,十天后的帝国各大报纸上,都在用头版头条争相报道他周某人在太原城下击毙敌酋,旋又果断出击,仅以两万之众大败八万叛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到那时,那些素来用有色眼光来看待他的家伙,一定会惭愧的无地自容吧!
《太原镇城防军南下作战大事记》(西元1380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三日)有记:
七月二十五日(汉元1582年,即西元1380年),向太原城发起猛烈攻击的叛军指挥部在千米之外被太原城防军红衣大将军炮(历史上的十八磅重长炮:口径121毫米、炮长:18口径倍数、初速416米/秒、有效射程:实弹1000米/霰弹800米、弹量:实弹12公斤/霰弹12公斤、射速每发5分钟、炮车重1500公斤)击中,叛军在三个小时后挂出白幡,疑为叛军主帅阵亡。敌军大乱,当日下午便有白虎军团17师团、18师团、10师团、12师团、13师团、19师团(番号均为事后查明)先后撤军南逃。
七月二十六日,太原将军章权与太原城防军统领周宝胜(忘了是否为大家解释过这两个职务有何区别了!汗!现在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在书中,以各省省会名字命名的将军称号,是这个省所有武装力量的负责人,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区司令,管辖着省会城防军、省内各个要冲府州的镇军守备师团、各普通府的守备团以及普通州县守备队,军衔一般是上将,只有福建、贵州这些小省军衔才是中将;省会的城防军统领,顾名思义就是省会一城的守备司令官,军衔一般是中将)为是否追击撤逃之敌军产生分歧,周宝胜在无望达成统一意见之下,独自率领太原城防军共计五个师团两万人毅然南下,向撤退南逃之叛军各部展开猛烈的追击。
七月二十九日,我军前锋第五师团光复晋源、清徐两县,歼敌两千余人,并以急行军之势继续向交城进发……
交城,位于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交城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县,因县治居汾孔二河相交处,故名交城(故治于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间移置今县址,历代县名未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