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鼙鼓动地来(1)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鼙鼓动地来(1) (1 / 2)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更是久负盛名的天下雄关,在东汉以前,潼关还不曾设有关城,到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据《通□》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之名亦是因水而来。《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

        宋熙宁元年至十年(公元1068年月至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

        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彭拓虽是武将,因用兵迅猛而素有“西北狂风沙”之美誉,却也算是文武双全(他是帝国大学军事历史系毕业的高才生,不过军事历史系是个冷门学科,总共也没几个学生就是了),但凡是书读多了的家伙,在名胜古迹面前多半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怀古之情,彭大将军好歹也混了一张帝大的**书,在这千年雄关之下,自然是不能免俗的。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彭拓一曲吟罢,长叹一声道:“石越不愧是千古名相,一代圣人,这首潼关怀古,气势磅礴,雄壮豪迈,今天在这潼关下诵来,更是感慨万千,惭愧难当呀!”

        注: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朝一代名臣张养浩六十岁时,即元文宗天历二年(即西元1329年),从其隐居地济南奉召远赴关中赈灾,途中路过河南所作的怀古九首之一。但本书是新宋石越时代的空间延续,在新宋一书中,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宋熙宁十年初(即西元1077年),石越出任陕西安抚使路过潼关时所作,因此本书按照时空逻辑合理性予以引用,请没有读过《新宋》的读者朋友们不要误会。

        (本书起点首发,免费作品,更多章节,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支持正版阅读)

        原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庞谋、祁容均笑道:“大帅好兴致!关前激战正酣,大帅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西域维族出身的将领坤里克也忍不住出列抱拳一礼道:“大帅,潼关天险,天下闻名,直力宗将军只恐独木难支,末将请令至关下助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