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决战决胜(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决战决胜(4)
        虽说是总攻,可照帝国作战惯例,攻击命令下达后,最先发威的总是炮兵,龙羿千辛万苦自帝都拉来了大量火炮,没理由不加以充分利用一番就与郑元举展开肉搏战。

        辽阔的战阵肃然无哗。只有那风卷旗幡,呼啦啦地作响。只有一些暴烈的战马,似乎一意要挣脱勒缰,拧着脖子嘶叫,凶狠地用蹄子踹踏地面,一个劲地刨着脚下的泥土和野草……

        帝国近卫军团与金陵镇的大部队,已经受令整装,严阵以待,静静地等候着敌人的到来……

        雁喙是整个郑军雁阵中最坚硬,也最锐利的部位。在这里,集中了贯日军团的一万骑兵、两万步兵,此外,尚有一千陷阵死士。这些死士手舞陌刀,身着红袍,乃是郑元举的老家底,也是他最得力最信任的一支部队。

        雁喙位置的指挥者为贯日军团万骑将军(在帝**中,凡是没有大规模骑兵建制的军团级单位,一般都会设有万骑将军这一职务,以便在战时集中指挥骑兵部队,类似于西方的骑兵指挥官)杜春来。

        杜春来,来自河北行省著名的“武术之乡”沧州,自幼习武,年少从军,力气过人,勇冠三军。自入伍时起,他就一直处于前锋的位置上,从普通士卒干起,累积战功而至今日之高位,深得郑元举的信任,亦是岭南地区数得着的锋将。本次跟随郑元举东征,他任大军前锋,行军时因不太谨慎的缘故,居然在帝**尉迟兄弟手里栽了个小跟头,几天来一直让他为此耿耿于怀。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杜春来心中那团复仇的烈焰,更日日加炽!今天的主力对决,他一马当先,向帝**阵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帝国骑兵秉承呼兰人的传统战法,轻重结合,疏散列阵,全面包绕,从各个方向同时发起向心攻击。

        大汉骑兵虽然无法具备边驰边射的骑射战法,但轻重结合的突击战术还是学的有模有样。往往是以轻骑兵开道,临敌时,后排的重甲突击骑队骤然加快速度插上,冲到轻骑横队之前,向敌军发起摇山撼海般的突击。由前列变为后列的轻骑横队,视重骑横队的突击效果,决定下一步行动。若敌方在第一次打击下就趋于混乱,露出空隙,则轻骑横队跟随突击骑兵而进,将已有的缺口扩大掘深,加剧敌军的糜溃。若冲击效果不佳,则由轻骑兵掩护突阵未果的重骑退出战斗,利用机动性强的特点,逃至后方重整队列,再度冲锋。

        这种战法,被草原民族用来对付农耕国家的以步兵为主的军队非常有效。两条腿的人追不上四条腿的马,从而令游牧强盗能够迅速实施战斗脱离。而呼兰骑兵一般每位战士都配备两匹马,精锐部队配备三匹甚至更多的备用马匹,可迅速换乘,保证冲刺力不受影响,从而进行轮番突击!

        与呼兰骑兵交锋,是非常棘手的。农耕步军即使在一些获胜的战役中,往往也需要经过十几轮甚至数十轮的激战,保持战阵稳固不失,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他们只要一次溃败,就是战阵崩裂,全军瓦解,一泻千里!

        呼兰骑兵的个人作战技术也非常娴熟,除了众所周知的飞马骑射之外,刀法也独具一格。农耕国家组建的骑兵,多使直剑,而游牧蛮族则喜用弯刀。这导致了双方的格斗技术迥然相异。

        突击步兵时,呼兰骑兵采取推刀术,即,将阔刃的呼兰弯刀平持,利用骑兵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借助战马的速度,无须手臂使力,就能以其刃锋平划敌兵,令其首级坠地!即便首级未断,因割到了步兵的颈动脉处,也必然马上丧失战斗力,倒地流血而亡!

        面对敌方骑兵时,呼兰骑兵则采用传统的劈砍刀法。他们以站立的方式驭马冲驰,手中高举呼兰弯刀,遇敌时,略一回刀,随即沿倾斜的刀路砍下,将敌兵自肩胛处齐膀子卸下!

        呼兰化的大汉骑兵对这些招数几乎个个耳熟能详,然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只有骑兵与步兵的世界,汉人还有着威力更加惊人的兵种,那就是炮兵!

        (本书起点**首发)

        帝国火炮技术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而且在技术上也比火枪容易取得进步。各师团的师属火炮(帝**的大炮只配属到师级)是虎蹲炮(历史上的铁制三磅炮,重280公斤,射程300米)。军直属火炮有鹰炮(历史上的铁制三磅炮,重360公斤,射程350米)、劈山炮(历史上的铁制六磅轻长炮,重450公斤,射程400米)。

        近卫军团因为是拱卫帝国首都的军中骄子,火炮装备更是精良,远非贯日军团这等三流野战军可比。此次南下,近卫军动用数千匹军用辎重马,拉来了开山炮(历史上的八磅炮:口径84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600米/霰弹400米、弹量:实弹4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每发两分钟、炮车重580公斤)、行营炮(历史上的十二磅长炮:口径108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800米/霰弹600米、弹量:实弹8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每发三分钟、炮车重880公斤)。

        本来帝国还拥有威力更大的红衣大将军炮(历史上的十八磅重长炮:口径121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6米/秒、有效射程:实弹1000米/霰弹800米、弹量:实弹12公斤/霰弹12公斤、射速每发5分钟、炮车重1500公斤),可惜太过笨重,搬运不易,无法野战,一般只能作为守城火炮使用,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发明开花弹,可这个小瑕疵丝毫不影响炮兵这一火器时代战争之王的神圣地位!——

        无可否认,来到大汉帝国的初次作战,给我的最大冲击就是大炮,无论什么人,当他亲眼看到三百多门火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苍穹时,他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都会产生无比敬畏,那似乎已经不是人间的一种兵器,它是雷神的怒吼!它是天地的力量!曾经是世间最强的兵种在它面前,脆弱的不过像是襁褓里的婴儿!不管是重甲骑兵还是重甲步兵,在炮弹面前,都像是纸糊的、泥捏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我渴望拥有它,比渴望拥有初恋情人更迫切!我发誓,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拥有这么一支部队!你听——炮兵!这两字的发音是多么的悦耳啊,仿佛是情人的呼唤使我沉醉、使我疯狂!——

        摘自1418年葡萄牙陆军上将、北京军事同盟条约(简称北约)西南欧洲司令部副司令官罗纳尔多回忆录第四篇《我的大炮情结因何而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