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国军的迎战准备 (2 / 4)
此外政治部长陈诚也有相同的观察,认为日军大举增兵山西战场,似乎是要进攻晋南。
为此,重庆的这帮高级将领当即商讨应对之策,随后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
根据第一战区不久前发来的电报显示,第1战区当时指挥的部队共有8个集团军。
在黄河以南的部队、有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驻于郑州及以西的巩县和新郑向南一带地区,对中牟、开封和黄河以北温县的敌第35师团进行警备。
在巩县至洛阳以西的新安黄河南岸,驻有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
在新安以西至潼关的黄河南岸,驻有李家钰的第36集团军。
在信阳以北至驻马店一带,驻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
在南阳及叶县地区,驻有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但因该集团军装备较好,其编制人数亦多,故将其机动使用于第1和第5战区,并不单单受第一战区指挥。
目前第1战区在晋南的部队计有3个集团军又3个军,分驻于黄河以北晋南的中条山和晋东南的太行山。
在中条山区之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以北,驻有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
从垣曲至孟县以东的贾营、南庄一线以北,驻有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和裴昌会的第9军。
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林县与河北省的涉县,则驻有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而范汉杰的第27军驻于长治东南的陵川县。
看起来虽然兵力不少,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中条山一线的部队都是杂牌军。
这些部队明面上是集团军或者是军一级的编制,但实际上各部队都缺额严重,而且中条山地区地贫人穷,又不是什么产粮区,十几万部队进驻这里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即便是如此,依旧有不少部队吃不饱饭,大部分部队的给养都只能现供现,很少有存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