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伪政权成立的前奏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一章:伪政权成立的前奏 (1 / 4)
        除了忙着处理北线的乱局外,日军高层还忙着扶植汪逆上位,进而分裂国民政府。

        汪对抗战本无信心,虽然写过装点门面的抗战八股,但他的得意之作,还在骂游击队,说他们是游来游去,游而不击。尽管汪身居高位,但是却在蒋的压制之下,因此汪精卫、陈璧君夫妇俩深感寄人篱下,十分抑郁,如果一朝独立为王,朝廷虽小,终胜牛后,民族软骨病在他身上起了作用。

        早在1938年的时候,汪精卫就派梅思平、高宗武等人为代表,与日本代表影佐帧昭、今井武夫等人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的“重光堂”举行最后谈判,双方经过天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所谓“重光堂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双方约定缔结华日防共协定,内蒙为特殊“防共”地区,日本在“防共区”驻兵。还要承认(默认)满洲国,日本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归还日本的在华租界。华日经济提携,在开发利用华北资源方面,为日本提供特殊方便。补偿因事变而造成的在华日本侨民所受的损失,日本不要求赔偿战费。

        作为条件,恢复和平后,日军在两年以内撤军。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日本军方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战略。日本军方感到一个统一的大中国对日本总是一个威胁,最好的消除中国威胁方法就是把中国分为数个国家“分而治之”。

        日军先在东北制造了一个满洲国,又于1937年12月在华北制造了一个以王克敏为首的北平**临时政府,再于193年4月在长江下游地区制造了一个以梁鸿志为首的南京**维新政府。

        日方本来计划汪精卫出面建立一个局限于云南两广的地方政府,而汪精卫坚持必须撤销梁鸿志和王克敏等的地方政府,由汪精卫的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中国。由于汪精卫在此问题上态度十分坚决,日方最后让步同意汪精卫的新政府统一领导中国。

        达成协议之后,汪逆便开始图谋出走重庆,然后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到沦陷区重组班底。

        当时从重庆外出的道路有两条,一条由重庆飞香港,很捷便,但太冒险,一来是有日本人的战机不断地轰炸,二来是国民政府的情报机关也对外出的人员要审查。

        另一条是经昆明赴国外,先到安南(今越南),再图北上。

        这后一条路比较安全,但问题是首先要征得龙云的同意,才好行事。

        在这之前,陈璧君就以视察抗战后方为名,分别到各地看看。到了昆明她见了龙云,谈汪精卫在重庆徒拥虚名,对国家无可贡献,很想换换环境;再谈抗日战争旷日持久,**总以非嫡系军队作牺牲,即使若干年后抗战结束,**势已坐大,西南风云恐亦变色了。

        陈璧君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演员,边说边哭,龙云为之动容,向陈保证:汪先生如果来昆明,我很欢迎;如果愿意就此出国,我亦负责护送,一切决无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