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藏兵于民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三章:藏兵于民 (2 / 3)
        事实上宋朝初期部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的强悍的,宋太祖沿用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士兵调入京师,编入禁军。宋朝建国的初期,全**队数量也不足30万,其中禁军只有10万余人。

        但宋太祖不愧是职业军人出身,就依靠这么点家底,收两湖、入蜀川、复岭南、并江南,基本上统一了南部地区。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之时,宋朝军队的数量增长了一倍,人数超过了60万,其实的禁军人数接近30万,中国传统疆域最终在宋太宗手中得以统一。

        但在对辽的作战中,宋太宗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两次北伐宋军一败再败,部队折损15至20万。两次大败使宋人心中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再也没有收复燕云的地区的雄心了。

        在宋真宗时期,宋朝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因此对军队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但到了宋仁宗时期,西北方的党项族崛起,其首领李元昊公然称帝,国号大夏。

        在于西夏的作战中,宋军败多胜少,西北诸路军马几乎消耗殆尽;北方的大辽国和南方的附属小国交趾都在蠢蠢欲动。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宋军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历史顶峰,总兵力超过140万,这个数字是中国中原王朝除了明朝以外军队最多的时期。

        宋朝军队数量之所以会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对外战争的需要以外,维稳也是极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国内农民起义,杜绝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一旦某个地方发射灾荒,宋朝政府就会去当地征兵,并将所有的精壮编入禁军。

        因此虽然宋朝的军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战斗力却下降了。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宋军往往处于劣势,只能继续增加军队数量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宋朝就这样陷入了这个越弱越增、越增越弱的恶性循环。

        宋朝初期的主力在河北方向对抗辽国,从宋朝建立以后的40多年里,宋军与辽军展开了反复的较量。双方势均力敌,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但在1004年澶渊之盟以后,宋朝与辽国达成了和谈,此后的宋辽两国没有发生战争,戴白之人不识兵革。和谈在给两国带了和平的同时,也是两**队的战斗力都迅速下降。

        在此后的30年内,宋朝河北各路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最终成为毫不知兵的花架子。

        此外军队的数量也实在是名不副实,在宋朝建立之初的军队数量都是实属,但随着政治的糜烂,宋朝军队的编制出现了名不副实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吃空额”。到了宋徽宗这个“天才皇帝”在位时期,宋朝军队的**已经无可附加。

        眼下山东游击总队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大宋朝末期的情况也差不多,由于和日军连续几次死磕,使的大量的精锐阵亡,而新招募的士兵都是没有经过怎么训练的新瓜蛋子,在这些新兵没有完成新兵训练之前,他们三个人都未必是原来那些百战老兵一人的对手。

        当这样的状态发生量化后,战斗力的差距非常的明显。

        好在对于这事儿李国耀心里早有准备,每一次部队扩编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无须担心,只要安心训练,等这些新兵蛋子训练的差不多,然后带着他们在战场上打一仗就可以放手让他们作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