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熊耳山保卫战(二)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一章:熊耳山保卫战(二) (4 / 5)
        民以食为天,军中当尤甚,精良合理的后勤是战斗力的保障。但翻开眼下中**队饮食史,满篇只写着两个大字——辛酸。

        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了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但标准是标准,执行是执行,抗战时期,**普通士兵的实际主食分配为每人每天9两米。

        这数字乍一听也不少,对于现在的都市白领来说,两天也吃不了这个份量。

        但对于每日行军打仗、体力消耗惊人的战士来说呢?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算,一名普通士兵作战期间,每日需耗费4000~7000卡的热量。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日也有3000卡以上。

        以此标准计算,一名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每天不能少于1.5公斤。这样一对比,**的一天三顿9两米,就远远不足了。

        或许有人要说了,这1.5公斤是主食+副食的总量,9两米再配上些肉啊菜的,也就够标准了。

        然而**士兵平时的副食,用四个字概括——基本为零。什么罐头肉、干菜,想都别想。

        战事不紧时,伙夫买到青菜就吃青菜,买到萝卜就吃萝卜,啥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吃。

        很多时候,就只有一口锅盛杂粮米饭,没有任何副食。

        这米饭也不干净,里面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老鼠屎和小虫子,苦中作乐的**官兵名之曰“八宝饭”。

        拿主食来说吧,虽然规定一天三顿9两米,但实际抗战期间,**士兵一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只有6两米果腹。

        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最受重视的黄埔学员,一天才能吃到三顿饭。

        再说副食。更多时候只能是盐水煮菜,搁今天就是标准的减肥餐,一个国家赖以倚仗的军队就吃这个,只有一口锅,盛杂粮米饭,没有任何副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