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章:徐州危机 (1 / 3)
其实关于徐州会战的结果并不是李国耀的预测,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我们那位蒋委员长这辈子与徐州这个地方犯冲,平生两次大战都是和徐州有关。
只不过两次大战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次勉强保本儿,一次则是输的连裤子差点都当了!
1938年4月,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中国战时首都武汉时,大后方的军民欢呼雀跃,纷纷揣测这次大捷会不会是大反攻的前兆,而这种情绪也使当时战略高层受到了感染。
此时,冲动的老蒋也匆忙把他的20多万中央军调到了徐州战场,他希望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能借着台儿庄大捷的余威,再创一次大捷。
说实话,我们那位蒋委员长虽然是现如今中国政府的当家人,中国人民抗战的最高领袖,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却很差劲儿,曾经有人这么评价他的军事能力,说他只有当一个步兵营长的实力。
这人的指挥水平差点其实也没有啥关系,但是老蒋最大的毛病不是指挥能力差,而是指挥能力差他还不知道,还经常喜欢更改作战命令,还经常越级指挥军队。
在徐州会战中他的这个毛病曾经差点酿成大祸,几十万**险些被日军包了饺子一口吃掉。
徐州会战前老蒋认为日军在鲁南的屡次失败已经动摇了其军队的意志,因此竟然放弃晋绥江浙既得地盘,仅残置小部扼守要点苟延残喘,而调集所有兵力指向陇海东段孤注一掷,以图幸逞。
老蒋认为徐州战场上的日军其总兵力至多不过十五万,而**可使用的兵力约为日军四倍以上,且日军之后方处处受**扰袭,补给不便。
再加上日军战术上的缺陷,不顾其兵力之不足及战略态势不利的情况,竟敢采取外线包围作战,因此日军此举其必遭**之各个击破,从而自取败亡。
如果从军事上看,老蒋所有分析都很正确,兵力劣势的日军远离后方,孤军深入,绝对是在冒军事上的大不韪。
可作为中**队最高统帅的**应该明白一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日军之所以敢违军事常规,以劣势之兵力包围如此众多之师,且不顾后方坚决贸然挺进,也是出于对中**队全面作战素质的判别。
显然,蒋意图是在徐州战场上,中**队能够对日军实施大规模的反包围,然后聚而歼之。
但日均也是这样人为的,中**队在徐州地区大量集结,日军认为这正是消灭中**队主力的好机会。
随后日军迅速集结10多个师团30多万人向徐州地区夹击,准备一口将这几十万中**队给吃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