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愤怒的谷寿夫 (2 / 3)
后来谷寿夫又深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24期,成绩名列该期第三名,被派往英国留学。
谷寿夫不但在作战指挥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而且还颇有文化水平,他在陆大当教官时采访了原来满洲军司令部作战课长松川敏胤,并写了一本《机密日俄战史》,很有价值。
谷寿夫一生中三次踏足中国的土地参加侵略战争,第一次是日俄战争,当时的谷寿夫只是一个小小的陆军少尉,虾米一样的人物,毫不起眼,也不值得一提。但是后面两次却不一样,谷寿夫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谷寿夫第二次踏足中国领土是在1928年8月10日,时任第三师团参谋长的谷寿夫参加了侵略中国山东的作战,率领部队攻入济南,并且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谷寿夫已经在第六师团长的位置上呆了近两年的时间了,而且此时的谷寿夫已经55岁了,这个年龄对于一个陆军中将而言已经不算年轻了,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更进一步的话,他这辈子可能只能止步于一个小小的中将师团长了。
不同于中国的军衔制度,日本人的制度可是很奇葩的,同样是陆军中将,但是其权职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此时的日本陆军有足足二十多个师团和多个旅团,所以将军数量也不少,其中级别最高的当然是陆军大将了,但是数量非常少的,因此在部队里面起核心作用的还是陆军中将。
当然了,日军中陆军大将数量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日军大将的权利相当大的,一个人就能掌握数十万军队,甚至和日本的首相地位相差无几,所以为了防止出现一些意外,大将自然就是能少就少,否则对政权的稳定相当不利。
因此能够成为大将的都是特别卓著之人,因为成为大将的要求太高了,最基础的就是在中将就要待上五年,然后才可以申请大将军衔。
而这还不算什么,这个人还必须要获得过充足的战功,或者曾经单过陆军大臣之类的特别重要的位置,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升为大将。
根据日军的记录,日军的中将就曾经出现过一千二百多个,而大将则少之又少,仅仅只有134个,从这里可以看出是有多么的难。
所以在二战中,日军的师团长基本都是中将,除了一些方面军是大将,不过虽然都是中将,但是中将的差距可是相当大的。
比如说多田骏,此人就是日军的一个中将,后来才成为了大将,不过在他晋升之前,他一人就指挥过32.7万日军战斗。
而山田清一是第五师团的师团长,而他也是中将,但是真正能指挥的日军仅仅只有两万五千人,可以说都不够多田骏的一个零头。
越到战争的后期,日军的战斗力越弱,兵员数量越少,比如以后还会出现三三制的丙等师团,其师团长也是中将,但是这样的陆军中将与中将军团长、方面军司令官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