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逆袭的语文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4 逆袭的语文 (2 / 3)
        诗歌鉴赏最难的是什么?非意象莫属了吧!什么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个人性情和际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萧骁记得范成大的配套的另一首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就和此考题赋予的情感不一样!

        第一首,起句先写重阳后的菊花无人观赏。“寂寞”,无人到来;“东篱”,特指菊花栽种之地;“湿露华”,菊花带着湿露,犹鲜嫩可爱。后三字与前二字对照,以见无人见赏的可惜,七字之中,自为比照,词意充实。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与重阳前比较,进一步比照。“依前”,不异重阳之前;“金靥”,形容金黄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独照泥沙,有伤叹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儿女”指世俗之人;说他们没有超脱的情趣,即“无高韵”,所以只能应着节日故事,“看重阳一日”之“花”,实际上意在求福求寿,不解赏花。所以此诗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写过了重阳登高节后,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写酒徒与所谓的诗客,都没有声息了,不再来赏菊花了。第三四句说菊花在节日与节后受人们的不同对待,恰好像当官的人辞官之后,亲交都不再到门探访一样。范成大做过大官,这时致仕家居,大概也尝过世人这种冷淡的况味,故见重阳后的菊花有感而一发之。这首诗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势利。

        所以萧骁觉得其实要么两首诗结合起来,要么单独考第二首,难度都会骤降。但是......一群高一的孩子,连金靥都很难猜出是什么,呵呵,还意象物象?这题便陷入了无解的死循环!

        萧骁眼都不必抬一下,他都能大概知道他的一众同学们是什么情况了。

        一众同学:只有你个牲畜已经做到诗歌鉴赏了,我们选择题都还没做完呢。

        一路从选择题,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萧骁的心情渐渐从疯狂吐槽,轻微吐槽,已经变换到无力吐槽。于是走到最开始看到的阅读理解时,他已经波澜不惊了,虽然这阅读理解是一篇小说,虽然他们这一帮学生连小说三要素都拎不清,但是这重要么?这期末出题的老师要的不就是这效果么,旨在告诉他们,只要题出的够偏,语文一样是可以当爸爸的!

        于是萧骁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完了第一遍读文工作,第一遍读文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读文是否认真仔细会直接影响答题效果,正常状况来说,在第一遍读文过程中至少要获知文章的内容,及可能包含的意思等。

        可萧骁读完了一遍后,丝毫,丁点儿收获都木有。只萌生出了,我是谁,我在哪儿,发生了啥的三连!

        选择题,还算中规中矩,是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第二小问的结合文章,对小说主人公的特点进行分析,萧骁也觉得不算特别离谱。

        但是第三小问?这是人做的?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是萧骁头一次靠蒙来做题,他能怎么办?他也只好靠着自己的逻辑来勉强理解所谓的叙述方式的好处了诶。

        做完了作文,萧骁看了眼笔袋里的电子表,显示时间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小时+,于是他强忍着自己准备去翻作文的行为,再度花了十来分钟,涂了机读卡,检查了一遍前面的题。直到时间来到离考试结束还有50分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