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制作陶器 (1 / 2)
经过一个月的汉语培训,原始人们记住了各自的名字和许多平时生活用的上的词语,汉语的语法简单,他们也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只是不太流畅。这次史前的普通话推广行动,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因为王义是首领,采用强制手段强行推广外,还因为原始人在之前并没有形成语言系统,彼此之间都不能很好的沟通。
这一个月的狩猎和采集中,原始部落在王义的带领下,储存了一些食物和柴草,但有的问题还解决不了。部落没有容器来储存食物,食物极容易被弄脏,而且烹饪方式太单一,王义决定尝试烧制陶器。
“石你们五个,跟我来。”王义早上刚睡醒,就带着五个部下来到平日里取水的小溪边寻找黏土,天气渐渐变冷,小溪里的水愈发寒冷。
“王,我们找黏土做什么?”石不禁好奇的问道。经过一个月的语言培训,原始人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词汇,只是有时候语法不太规范。
“你们都跟着我做,等一会就知道了。”王义在小溪边收集了许多厚厚的泥土,滚成了一个巨大的泥球。王义记得小时候自己也经常玩泥巴,衣服上到处到是泥痕,那时免不了被大人一顿训斥。
“王,你看我作的泥球圆不圆。”石等人玩的不亦乐乎。
“不错,把这些泥球都带回去,今天我教你们做陶器。”
“淘气?”石很纳闷:“王你不是批评过小孩子,不许他们淘气吗,怎么我们还要淘气。”
王义笑着摇头道:“我说的陶器是一种容器,发音虽然相同,但意思不一样。”
回到山洞前,王义招呼原始部落的女人们都过来看制陶的过程。
“要用黏土搓出一个圆盘,再搓出一条粗细匀称的泥条,像这样。”王义把泥条一条条地黏在圆盘的上方,又向上收口,形成一个直径半米,高半米的泥罐。
“大家一起动手。我们今天要做九个泥罐。”原始人们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还是习惯于听从命令。王义看到原始人做的泥罐形状各异,但有的人明显就很有手工天赋,比如一个被王义取名为鹿的女人,她甚至开始打磨起瓶身的凹凸不平处。鹿心灵手巧,她平日里最擅长给动物剥皮,上次王义硝制虎皮,鹿很快就学会了,有一天还自己动手硝制了鹿皮。
“石、木,你们去捡柴火,越多越好”。王义比划说:“土、风、火,你们去收集这么大的石块,都摆在这里。”王义比划着足球的那样的大小。
王义用石块和泥土砌成简易的窑,里面能放九个泥罐,下面留坑道生火,把晒干的九个泥罐放进了窑中,用树枝封顶,又用泥巴简单的糊在树枝上。
接着就是生火了。王义用火把将堆好的树枝点燃,烟气升腾而上,从封顶的树枝缝隙间窜出。王义不停的用兽皮扇风,时不时添加几块木柴,让火势更旺。
“王,我来生火吧”石凑前说道。王义也觉得腰酸背痛,于是就让石接替。石学着王义的动作,不停的扇风。木、土等人也好奇的围在旁边,轮流扇风添柴。这次烧陶连部落的小孩子都发动起来,不停的拾柴,众人连吃饭都没顾上,一直忙到傍晚。
王义估算时间,今天大概烧了十个小时,就让部落人们回到山洞生火烤肉,不再烧陶。
经过一晚的自然冷却,第二天一早,王义把众人召集起来,一起去看窑里的陶器。王义把窑顶的树枝盖子掀开,惊喜的发现,只烧碎了三个陶器,其他的六个陶器至少看起来都是完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