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咸阳朝堂 秣马厉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咸阳朝堂 秣马厉兵 (2 / 3)
        大夫司马错奏道:“巴蜀相攻,蜀又要吞并苴国,大王便可趁此时之机进军汉中,击败蜀国之师,便可拥有蜀地,苴国也自然归服。收取蜀、苴之后,顺带挥师东下,则巴国即便为大王所有。”

        秦王倒是有早有收取巴蜀之心,但前番数次兵败汉中,南郑一度为蜀国所得,而剑阁一代地势险要,若用兵马过少,则难以攻取。用兵过多,又恐关中空虚,韩国等又将从东面攻击。今闻司马错之言,心中沉吟未决,见客卿张仪在座,便问张仪道:“先生可有高见?”

        张仪本是魏国人氏,与苏秦齐名,并列为当世纵横家代表人物。

        纵横家所言方略称为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特有的政治军事局面而形成的战略思想。合纵者,是指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来对付秦国,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合纵也并非只针对秦国,也可针对齐、楚等大国。

        合纵战略思想主要由苏秦主导,合纵鼎盛时期,苏秦曾佩戴六国相印,执掌天下之牛耳。但事有反复,秦国见六国以合纵对付自己,便远交近攻,于是连横战略思想便应时而出。

        连横者,指秦国联合东方一国以对抗诸国合纵,通俗上讲,也就是秦国反间收买合纵六国中的一国,使其联盟瓦解,进而让秦国得利。

        自苏秦死后,合纵战略思想日益衰微,张仪得以相秦,施展连横战略思想。

        张仪在魏,不得重用,西游秦国,初期也不得见用,拮据潦倒,困在馆舍,十二年前,笑峰当时才十五岁,率数名少年在咸阳贩运货物,笑峰少时与关中游侠儿多有交往。当日在咸阳西郊见张仪困在馆舍,便为其付下所欠资费,又馈赠其生活之资。

        张仪西游秦国,虽然得苏秦暗中使人资助,但在秦国日久,盘缠花费殆尽,仍然不能见用,不由得心灰意冷,准备回魏,却又苦于没有盘缠,又欠店家旅费,店家不让其走。张仪正在困境之中,得笑峰相助,真是雪中送炭,感恩不尽,言富贵之后定当百倍相报。

        张仪得笑峰资助,又不甘心此行无功,便再次面见秦王,秦王屡次闻见张仪求见,前几次因为一时不便,只见得一次,并没有详谈,并没有觉得张仪有奇异之才。现在又闻知张仪求见,正好秦王此时心中有许多疑惑,便召见张仪问之,张仪竟然句句回答道秦王心坎之上。秦王大悦,与张仪相言数日,觉得连横之策对秦国大为有利,大喜,便采纳张仪之言,重用张仪,授以客卿官职。

        后来张仪因谋国有功,使魏国献城十五座,于是秦王拜张仪为相,几度辗转,为秦国计划,张仪又曾任魏相,复归秦国之时,再任客卿之职,在秦十二年,深得秦惠文王信赖。

        张仪所着重考虑的方面,在于东方六国,并非巴蜀,所以张仪觉得当以函谷关以东为重,见秦王问,便回奏秦王道:“启奏大王,前年六国合纵攻秦,我虽然击退六国之师,但六国威胁仍在,去年大王又征伐韩国,恐今年韩国为报此仇而发兵攻我。臣知道韩将暴鸳,骁勇善战,韩国如用之,当为秦之患。臣以为大王当屯军函谷关,以图关东。蜀道险阻,南郑之地,皆栈道石窟,车马难以通过,军资难为继,实在难于用兵。关东六国乃大王心腹之患,而巴蜀则不过偏僻之邦,暂且容他酣睡大王卧榻之侧,待大王克定东方六国之后,巴蜀自然不战而得也。”

        秦王素听张仪之言,听张仪这样说,心中有不发兵取蜀之意。

        司马错见之,奋然出班立于殿前而奏道:“张客卿之言,虽然在理。然臣以为此时为收取巴蜀之良机,此机百年难遇。大王只需发兵十万,进入汉中,兵临剑阁,则巴蜀之地便可尽收囊中。且巴蜀地处长江上游,取得巴蜀,便可以压制荆楚。大王欲要图天下,楚国乃大王劲敌,今如果不趁此时机收取巴蜀,则恐将为楚国取之。楚国若占据巴蜀,势力大增,大王便难以再压制了。此为长远打算,大王必欲取下巴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