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北方有佳人 第七章 厉贺黎奏劾(二) (1 / 2)
宣宗皇帝自信对所谓的寇贤贪污一事始末掌握得比厉贺黎清楚,草草看过奏折以后便不想理会,道:“厉卿所奏,朕已知晓,爱卿请回吧。”
厉贺黎见宣宗皇帝并没有对查办寇贤有任何表示,顿时着了急,便又道:“陛下,经臣所查,仅西南水旱备,灾寇贤便有四十万余两贪污,若三司会审,定然还能发现新的线索。更何况寇贤任夸国司提政史十余年,满朝文武不乏其门生旧属,其中是否有更大的问题,必须速速查明啊!”
若平日里宣宗皇帝见厉贺黎如此倔强,便也会迁就,至少会想办法化解。而今自己全部心思都在已死的太子和尚在牢中的柳妃身上,哪里能顾及这块茅坑里的石头。便起身道:“爱卿所奏,朕已知悉,改日必然细查。爱卿请回吧。”说着便要向里间走去。
厉贺黎闻此,想到寇贤素来得宠,而今竟让宣宗皇帝不辨是非,太子之死更让宣宗无心朝政,如此一来,大佥如何得了?便一下跪倒在地,呼道:“吾皇圣明!寇贤贪污,而今已是证据确凿,万望吾皇不可因个人喜恶而不顾忠奸,致使官吏腐化、朝纲败坏。臣知太子新丧,吾皇忧心劳力,然天子非一人之父,实乃万万人之父!吾皇切不可因一子而弃万千子民于不顾啊!”
厉贺黎讲到寇贤,宣宗本来只是不想理他,岂料他今竟将提起太子,宣宗一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腔悲愤尽化怒火,吼到:“厉贺黎!你也知道太子新丧?国事为重,太子就不重了?朕定要杀了你的两个儿子,让你也尝尝丧子之痛!”说着,又对门外吼了句“来人啊,将厉贺黎给朕撵出去!”便拂袖而去。
陈虬在门外听唤,急忙带了两个阉寺进了殿来,对厉贺黎道:“厉大人,请吧!”
厉贺黎口中呼喊了两句“皇上!”见宣宗已经进得内室,无奈只得闭口。陈虬拦在厉贺黎前面,再次对他道:“厉大人,请吧。”
厉贺黎见到陈虬脸上明显带着不屑表情,气不打一处来,便也把袖子一甩,出殿去了。
厉贺黎走出清和殿时,太子的灵柩刚刚到达陵地。他在清和殿中向宣宗弹劾寇贤的消息也在他走出禁宫南门之时,在宫内外迅速开始了传播。
寇贤得到消息之时,是为太子扶灵的人已经返回宫中的时分。他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厉贺黎是有名的清官和硬骨头。寇离在西南干出的那档子事迟早会传入厉贺黎耳中,他甚至已经预设好了一切结局:厉贺黎上书、宣宗下令彻查、贪污一事败露、自己扛下所有罪责,而后宣宗虽恨贪腐,定然也会念及多年情谊,饶恕自己死罪。那么此刻寇离便必然要丢官、不管自己是流放还是变为平民,这个不孝子都会跟着自己,但无论如何,保全寇氏这唯一的香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前几天厉贺黎在调查他的事情时,就已经有门生将消息传到了寇贤耳朵里。他自知情况不妙,便急急召回了儿子寇离,此刻,祠堂里祖宗牌位前,这个不孝子早已经被他打得皮开肉绽。
而在这之前一两个时辰,厉贺黎也回到了家中,他的两个儿子厉文昭、厉文亘也都放下手中的事情,过来拜见父亲了。
寇贤虽常常对儿子耳提面命,但比起厉贺黎仍然相去甚远。厉家家教严格以至于苛刻,厉贺黎的两个儿子自然是品行端正,然而性格却不完全相同。成武二十五年的这个时候,厉贺黎长子厉文昭十八岁,读书刻苦,为人恭谨,深得厉贺黎真传;次子厉文亘十六岁,性格豪爽,文采风流,在京城更是小有名气。长子沉稳敦厚,次子急智果敢,俨然已经成了厉贺黎的左膀右臂。
厉贺黎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长吁短叹一阵,不曾想自己而今竟是碰了这么大一鼻子灰。想想宣宗适才所说的话,分明昏君暴君,厉贺黎想不通,开创成武盛世的宣宗皇帝明明是难得的明君,而今为何会如此?
厉家两子问安完毕,厉贺黎看着这两个孩子,想到自己这些年在官场树敌无数,每每自己需要去调查官员之时,朝中诸臣或者郡县诸官总是推三阻四、虚以委蛇,两个儿子虽未入朝为官,却总能对自己的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想来这次能查清寇贤贪污的这四十万两,也多亏了两个儿子跟着自己深入西南,查访取证,所以对于官场之事,他也并不避讳自己的儿子。
见父亲郁卒在心,厉文亘首先问道:“父亲为何惆怅?难道是弹劾寇贤不顺利?”
厉贺黎抬起头看了眼两个儿子,回道:“圣上宠幸寇贤,又逢太子新丧,竟对为父大发雷霆,甚至说……”讲到这儿,厉贺黎便止住了,他深知宣宗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所以纵然一时气极,扬言要杀自己的两个儿子,待到其冷静下来,自然不会当真。只是这话若被旁人听去,难免对宣宗有所误会。于是厉贺黎便不再往下讲。
厉文昭见父亲不再讲话,便道:“父亲赤胆忠臣,圣上并非不知。而今太子新丧,圣上一时沮丧,难免忠言逆耳,不听劝谏。儿子以为,父亲可稍待几日,等圣上心思回转,再做劝谏,必然可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