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北方有佳人 第五章 谏天子去内帑书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北方有佳人 第五章 谏天子去内帑书 (1 / 2)
        成武二十年,冉湘母亲去世的时候,宁衷母亲的生活也一下子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候。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宁衷的舅舅,那一封《谏天子去内帑书》。

        事情得从这年的水灾说起。

        初夏,雨季提前,湔河流经的越廓、大佥诸地都下起了大雨,进入七月,雨势更大,湔河中下游多地决堤,诸城告危。

        七月二十三日,玄鉴起卜,玄鉴司得卦解:天子“亲君子、远小人、敬天地、恩施万民”可免灾祸。而后,宣宗皇帝自然是按玄鉴司的要求敬告天地,同时整顿吏治。大佥国内,由夸国司主持的赈灾也同步进行着。柳贵妃的哥哥柳益,时任夸国司户部侍郎,年初受命代天巡视,而今更是直接负责各地赈灾的督查。宣宗皇帝颁下圣旨,要求州郡长官带头省检,囤积钱粮,捐钱捐物,用以安抚灾民。

        八月中秋,大雨终于结束,检视各地,虽说洪水百年不遇,但成武**宣宗皇帝下令的那次水旱战备灾准备,明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佥各地的灾情比预想的小了很多。

        九月十七,宣宗皇帝与柳氏游园,内侍来报,柳益回京复命了。宣宗想到柳氏与哥哥也大半年未见,便召柳益觐见。柳氏兄妹素来情深,见后喜极而泣。

        宣宗本来对柳氏用情极深,今见楚楚容颜梨花带雨,便不禁更加难以自恃,随即下旨:柳益巡视有功、柳氏多年侍奉,要赏。然而,大佥祖制,国不私赏,何况大灾之年。所以赏柳益倒还罢了,要赏柳妃国库的钱自然不好动。宣宗便命内帑支出,柳氏与柳益各赏千金,锦缎百匹。

        圣旨刚出,时任御史中丞的厉贺黎便觉得有意见了。他上了一封《谏天子去内帑书》,震惊朝野。厉贺黎的奏折也成了后世贤臣常常引以自喻的奏折,如是写到:

        “天鉴示警,国运有危,苍天不乐,倾盆数月。圣明天子特颁专诏,晓谕州郡,省检节律,以应灾变。

        “然臣闻古之高皇贤君,修德行,律人者必先律己;播恩威,予己者必先予人。今天子专诏,州郡施行,尚书侍郎,褪罗绮而衣粗衣;郡守州牧,绝佳肴以食粝食;无论百姓,粒米未曾舍,寸线不见弃。此诚大佥旷古之同心。值此之时,天子当如玄鉴示:亲君子、远小人、敬天地、恩施万民。

        “今柳氏荣宠,未育皇子,名列贵妃,统领六宫,辖制妃嫔,高祖之后,未见如此;柳益小才,跻身大吏,过蒙拔擢,已是恩耀,巡视之功,不过分内。然天子一时心悦,封赏千金,臣恐百姓唏嘘,文武怨叹。

        “臣厉贺黎,出身寒末,知三尺之布,可保人一冬;千数之金,能活民一邑。臣学浅才疏,然天子任臣御史中丞,嘱臣面刺君过,臣不敢不言:天子私库,实分民利;天子私赏,实窃国财。内帑之事,虽古已有之,圣明天子当据而鼎革,封私库,凡税而所得,尽归国有;去内帑,凡天子用度,量而给之。

        “吾皇圣明,继先祖之余威,启后世之功业,必知臣所虑忧忧,所言切切。万望吾皇以国为本,以民为重,慎终追远,律己以严。如此,则天顺民安,群臣鼓舞,必成旷古盛世。臣御史中丞厉贺黎百拜书。”

        厉贺黎奏折中所说的内帑,其实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从征收的名目繁多的税目里挑选一两个作为自己的私人收入,不入国库。那些番邦进贡、大臣进献,大多也都入了皇帝的私库里。

        所以说,宣宗皇帝赏了自己的宠妃和有功的大舅子,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他还严格遵循了祖制,用的全是自己的“私房钱”,就更加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厉贺黎的奏折所言,一时又让人觉得句句在理,讲不清问题在哪儿。

        大佥国奏章制度中,有特别的“批讹”制度。大臣的奏章在到达了皇帝手里之后,皇帝若是觉得有问题,会进行圈划甚至点评,而后返回夸国司,由夸国司进一步指出其中的问题在哪儿,再交还本人以及用作他途。宣宗皇帝看过厉贺黎的《谏天子去内帑书》后,只写下了“大谬”两个字。然而夸国司提政史本不愿蹚浑水,自己对柳益恃宠跋扈,早已有怨,所以上奏“批讹”批不出问题在哪儿。于是花了两天饶了一圈,奏折又呈到了宣宗手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