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难以置信 (1 / 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抗日之军工为王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高炮打*飞机,比高射机枪打*飞机还要复杂的多。m.xiaoshuo9999.
高射机枪的口径小,子弹使用的都是实心的弹头,也没有别的子弹可以选择,所以,靠的就是弹雨,用密集的弹雨来向着飞机扫射,力求让子弹和飞机发生精确碰撞,只要撞上去了,飞机那么大的速度,一定可以受到损害,毕竟就连飞鸟撞在飞机上,都够飞机喝一壶的了。
但是,高炮就不同了,高炮的口径大,射速低,不可能通过大量的弹丸来攻击对方的飞机,同时,弹头的体积太大了,除非是当穿甲弹使用才会是实心的弹头,其他的情况下,都是内部装了一定的炸药的。
这个时候,又会遇到另一个问题了,什么时候爆炸?
如果是炮击地面目标,那就没的说了,装个碰撞引爆的引信就足够了,炮弹接触地面,撞击带来的力量足以完成引信的触发,大部分的杀伤榴弹,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爆炸的气浪,以及掀飞起来的无数的弹片,就可以消灭附近的人员了。
但是,这是在地面上,空中呢?谁能确定在空中什么地方爆炸?
碰撞之后再炸?就炮弹那么大个个头,碰撞到飞机上,撞也把飞机给撞下来了,炸不炸都没用了。
炮弹提前引爆,这样散开无数的碎片,利用碎片来增加弹头的杀伤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经过了各种军工专家的研究,高炮的炮弹,就开始提前预设延时引信了,把炮弹打到天上去,几秒钟之后就引爆。
开始的时候比较原始,用的是点蚊香一样的方式,到点就炸,后来才有了机械延时引信,直接在地面上提前拧好了弹头上引信的刻度,然后打出去就成了。
当然,这也是不保准的,瞎猫碰死耗子一般的行为,毕竟,这种估摸着延迟时间,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的因素的,毕竟谁都没办法精确掌握,所以,有人做过统计,二战时期,一般要用两千发炮弹,才能够击落一架轰炸机,这个数据,还是很客观的。
一直到了二战后期,美国人靠着自己的先进技术,捣鼓出来了近炸引信,不用设定时间,炮弹向着目标飞过去,在接近到目标一定距离之后就爆炸,这样自然就省事多了。
不过,当时由于技术依旧原始,电子管体积大,只能用在大口径的高射炮中,而且,也不过是把这个数据降低到了五百枚炮弹击落一架轰炸机。
现在,飞上去十枚炮弹,第一架轰炸机,就被打的凌空爆炸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