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封国赐姓 联姻大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封国赐姓 联姻大周
        褒国灭了蜀国,而蜀国多年来称帝,称号等同三皇五帝,比周天子还要高一截。周天子建立大周以来,就对蜀国称帝极为不满。

        自周朝建立开始,就对古蜀国进行征伐,只因当时生产工具落后,耕种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道路未得修建极其难走,运送粮食极为损耗。多次征伐无功而返就此打消念头。

        大周定都镐京,褒国与大周多次联姻,各种大周重要仪式活动,均由褒国君主操办,地位高于其他公、侯爵。

        此次灭蜀,褒国派使臣出使大周告知,并请求封国赐姓,联姻大周。按照大周律法,但凡有大功者,就封国赐姓。如果获得周天子看中,更可获得赐婚。

        大周朝廷内,周天子与文武百官正在看着褒国送来的文书。

        “好这蜀帝,本王让你称帝了吗?死有余辜,本王同意封国赐姓,封褒国有褒氏,爵位为公爵,并且赐婚于褒驋(姒驋)。”

        公元前411年,周天子封褒国赐姓有褒氏,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与自己建国天差地远。封什么国就随国賜姓,这是公、侯爵享受殊荣。

        更获得周天子赐婚公主下嫁褒国,这倒是让褒驋深感意外。虽说以前大周经常与褒国联姻。但是褒国威望早已不如以前了,没人会记得以前褒国。

        褒国上下举国欢庆,褒国正处欣欣向荣喜悦之中。

        如今褒国人口达到空前壮大,蜀郡(蜀国之地改郡)近百万、广汉郡八十多万、汉中郡六十余万。人口达到两百四十多万,兵力仅有十六万。

        历代以来,蜀地就是称王割据一方之地,无论是谁来治理,都有自立为王的野心。

        蜀帝就不说了,历史上秦国占领蜀地,公元前310年陈庄反秦;公元前301蜀地郡守蜀候公子煇(秦公子,名煇,授封蜀候。)在蜀地作乱,反叛秦国。公孙述当了蜀地郡守后拥兵数十万割据一方与刘秀争夺天下。刘焉、刘璋盘踞蜀地,割据一方不听东汉号令虽然不称王,但是与王无差别。刘备更是建国称帝、钟会一看到蜀地就动起割据心思,明末张献忠蜀地称雄。

        为何蜀地的郡守官员容易滋生反叛之心,正因为蜀地天险险峻、道路难行,尤其现在道路没有治理,与汉代时期治理过的一比现在的蜀地道路如同荒野。

        派谁到蜀地呢?可别在出现另一个蜀王蜀帝了。汉中郡和广汉郡这点资源可不比秦国地大物博。万一派去蜀地一作乱,没有巴国死拼到底,褒国是进不去的。

        最后决定迁都蜀地成都,蜀地经历了与巴国、褒国大战后男丁有所不足,所以褒国不增兵这也是重要原因。

        迁都决定已定,兵力调动考虑到汉中面临着楚秦大国,布防八万兵力,西面北面抵御秦国,东面对抗楚国,防备庸城的郇国。

        广汉郡趋于稳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争夺,经过褒国几年治理,民心所向,主要防备充国和西面的羗、氐游牧部落。考虑充国元气大伤短期内不会对褒国广汉郡动武布防三万兵力。

        蜀国男丁减少,蜀地作乱能力不足,巴国元气大伤,数年内威胁不了蜀郡。但是蜀地疆土较广,仅有五万兵力加上公室三千禁军,都城成都仅有两万兵力加上褒国君主公室禁军三千人。

        虽然巴国有三道盐泉,但是产量均不高,能维持两百万人左右。缺盐和解决缺盐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头等大事。

        “如今与巴国已经产生隔阂,巴国必定限制盐量供给褒国,文武大臣有何良策。”褒国君主征求百官意见。

        “君上,考虑周全,褒国复国之初不过二三十万人口,巴国供给足矣。此次攻打蜀国巴国举国上下倾尽全力而不得好处。反遭楚国、充国围攻巴国数年一振不撅。

        必然减少巴盐供给褒国,限制褒国发展,且魏国安邑盐运送经过秦楚之地,两国自然限制盐入褒国。盐商不敢给褒国供盐。褒国无盐,国力军力受损。迟早沦为大国口中之食。

        巴蜀世仇,巴国未提供蜀国一粒盐巴,但是蜀国千年来依然能在蜀地称帝必然有解决办法。”

        太宰安抚文武百官,安慰君上。其实自己也不懂蜀国盐从何而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