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五章:组建特勤支队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七十五章:组建特勤支队 (1 / 4)
        周西翰的考虑也是对的。目前都在强调精兵简政,再就是根据地的经济进入困境,谁还允许部队扩编呢?

        “我说参谋长大人,我们又不再扩征一兵一卒,只是将警卫营改个名称,理顺一下而已嘛,哪有那么复杂呢?”严凯却立即“耍赖”地强词夺理回应周西翰。

        “由营升格成团,还说没有扩编,骗鬼都没人相信……”周西翰卑鄙地嘟囔的一句。

        “哈哈……”一旁的秦子卿看到他俩像一对小孩般斗气,忍禁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不过,周西翰的话说的并没有错,严凯随即赶到军区去汇报工作时,司令部果然不赞同机动旅再扩建一个团,张震山的警卫营只能以支队相称。

        严凯的汇报重点是关于开通经商外阜通道的工作。

        贸易在和平年代是经济交流的纽带,在战争年代则成为战斗搏杀的武器。

        抗战时期,敌后的贸易线成为了支撑抗战的生命线。在不见硝烟的贸易战场上,**领导下的贸易战也是打得有声有色。

        针对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采取了“对外调节、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此时具有政府背景的光华商店便成为了惠通边区内外的重要经济机构。

        光华商店不仅承担大量购入边区军民所需商品物资,调剂区内生活必需品的余缺任务,还负有组织边区土特产出口和平抑物价的职能。

        因而中央和总部已经着手建立秘密交通渠道的部署,以积极争取获得急、紧、缺的重要物资。

        例如边区工商局以私商的身份,将收购的花生油销售到上海,换取根据地紧缺的工业用品。驻沪日军对花生油的来源心知肚明,但因为市场需要,只得听之任之。

        但这样的方式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战略物资的购进,而根据地对外贸易的物资生产缩减,各地急需的各种商品已经非常的紧缺。

        进入四二年夏季以来,不仅是根据被日伪军和顽军的严密封锁,就是原先八路军正常通往根据地的渠道,也被**方面严加限制而无法正常运行,一切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被截断了。

        现在,说根据地军政人员已近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被盖、没有纸用,到了一贫如洗地步的话,根本就不为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