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0、不负众望 (2 / 4)
往家里一装,等到了晚上没啥活儿需要干的事情,全家人围在电风扇跟前,吹着习习凉风,吹一吹牛逼,日子过得美滋滋……
搞经济的这群人埋的第一张经济网已经开始全线收网,当初预埋的第二张经济网也渐渐成型——由国内许多高校负责设计研发的生产设备开始逐步走出生产车间,二代农用设备走下了农田,纺织设备、车床设备等也进了工厂。
这下可把世世代代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从繁重的耕种中解放了出来,从翻地到播种再到收割、脱粒等,农机进去轰隆隆地就搞定了,原先需要全家人齐上阵忙活一个月的农活,现在农机下地只要两三天就能搞定。
再加上农业大学最新研究出来的高产粮种,老百姓们的收益增加了不少,粮价都跟着下调了些许。
迎来了新设备的工厂也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包括于泽名下的新世纪食品厂,饼干烘烤箱也全都换成了最新的,烘烤效率比原先高出了许多,加上粮价下调,生产成本降低,食品厂的厂长给于泽打报告,建议降低一些价格,这正是于泽想要看到的结果,他毫不犹豫地就批准了。
向来都以‘高端食品’自居的新世纪食品厂都降低了价格,走起了平价路线,其它食品厂自然跟着往下降,原先觉得这些饼干太贵吃不起的人家也舍得把饼干端上餐桌了……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着。
赵库龙与于泽制定下的这第二章经济振兴的大网,实则才刚刚开始铺就。
各种农机进入乡村之后,以极大的效率将农村的劳动力从田间地头解放了出来,原先七八岁的小孩就要跟着下地拔草插秧,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更是被当成大半个劳动力用,如今这些劳动力都被农机给顶替了,一家之中只要有个把劳动力就好,余下的劳动力要么进入学校学习,要么进入周边的工厂作坊,还有一些青年决定要去东南沿海闯一闯……
而这些从农业转向手工业、轻工业以及工商业的小镇劳动力,就是推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外来动力。
生产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将普通劳动力取代,而是倒逼这些普通劳动力去往那些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岗位,
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反映到谢迎春能够察觉到的领域,那就是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足了。
水利部已经通过了谢迎春牵头的好几个水利工程的修建项目,虽说最大的那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项目依旧在审核中,但谢迎春在七五项目中承担的水利项目总体研究进度已经过了百分之七十五,各大水利工程也不再仅仅是绘制在图纸上,开始落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