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刀木劫 第七十一章 顶山部九:高山战场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刀木劫 第七十一章 顶山部九:高山战场 (3 / 4)
        寂静,荒芜,冰冷,朦胧。

        似乎还要走很久很久,莫名有种地老天荒的感觉。

        ……

        柴坎村西南、南方的两个村子,如今却是人声鼎沸,柴坎村迁往溪南寨的数万人,大多就在原先的村子里重新建舍搭棚,极少数去了城中,似乎是做好了长期久居的准备,木兰村迁往下何村,倒是早早准备了一些草木屋舍。

        人口瞬间翻了一倍的两个村子,食物、饮水、公用设施及其他公用资源变得极其紧张,如果长期未改善的话,或许还会出现工作岗位紧张、林木田地紧缺的必然状况,好在两村移民都各自有既定章程,包括荒地开发和山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概在半年内可以迅速调整过来。

        人口的增加除了造成秩序和供需的混乱外,另一方面促进了两个邻河村庄的市场经济发展,激活了原住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大量的人力涌入也为两村的劳动力缺口带来了机遇,虽然暂时外贸商业遭到了搁置,内销和制造却得到了极大好处。

        原本以进口粮食为主的两个村子如今却是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精通木法与柴刀的柴坎村人在粮食收割方面独树一帜,而精通花草之法的木兰村人,亦可支撑大片土地的播种,加上配套经验的推广,令无垠荒地数月便转变为了粮仓。柴坎村又开始在小麦地周围种上各种树木,固土防风沙,有治氏在,南湾河下游的水患得到解决,木兰村种粮之余,还在各处培育了无数花草,村中大道两旁,各家房顶和窗台,田地沟垄间的小路上,无不是一番百花齐放香气怡人之象。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才智与勤恳,回报收留他们的村庄和村民,亦是回报留守村里的那些,不仅仅只是村里的干部,更是迁移这批人的亲属家人,是这些老人的后辈,这些幼小孩童的父母兄姐。

        柴坎村留下的干部以男性居多,先天就有些许男主外女主内的倾向,花本主义改造之后,多数女性放下了柴刀,转而向木兰村学习养花种植技术,开拓自己的田地和花圃。木兰村则是无此差别,他们在养花一道上走得很远,更是擅长驾驭花草来战斗、布阵,所以村委会下属的干部里男女比例均衡,留下的青壮也是如此。并非两村有何理念不同之处,在数百年前柴坎村亦是人人可战,人人能战,但终究不是平衡之理,曾经几度濒临绝灭之境,后来便有了一部分老弱妇孺先行避战的传统,实在是无奈之举,过刚易折,过满则溢,折损一部分战力后,反而剩下的人更能心无旁骛地参战甚至赴死。而柴坎村和木兰村之间,亦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修柴刀的极致杀力与辅助能力极强的花木精通相配合,往往在战争能发挥出超越一加一的叠加战力,亦是两村在西北山林紧密联系无可分割的根本原因。

        ……

        顶山部终于开始了对西北外围的小规模试探冲突,差不多是六营区轮流安排进攻,在避免大**的情况下,通过袭扰获取敌方虚实,再由各宗主决定是否召回休闲度假去的几人,来一个全方位突进。

        而柴坎村这边依旧是见招拆招,除了死守几条出入山林的通道外,也会出动小部队还礼顶山部,借助地势用木法、山法、水法制造混乱,今天让这一营区营帐全塌,明天让那一营区地动山摇不得安生,后天又偷偷截断某一溪流,或是更改泉眼的位置。

        双方有如两个置气的小孩子一样,不断制造摩擦,在两家大人下场之前各种挑衅对方,好像都在等一个机会,一旦对方轻举妄动或是漏出破绽,便是雷霆一击山崩地裂,胜负既在高层的决战,也在底层的鸡毛蒜皮上。

        柴久生与花海河对视一眼,不屑冷笑。切,搞这些你们还玩的过我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