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刀木劫 第六章 村里的人和事 (1 / 3)
柴坎村的地形呈现东短西长,南北对称且都呈半圆状,如果有人能从空中俯瞰的话形状会像一把普通的无名柴刀。刀柄的东区与刀镡的南北区汇合即是村子的中央区域,而后是将近4公里的狭长刀身,刀尖所向,是西边的无尽大山,而在刀背附近则是严格符合对称美学的近圆形木兰村落,像一朵绣花。
老实讲只要走过几趟或是看过地图就能发觉此处的不同寻常。然而在虚无界的缥缈乡,其实再寻常不过了,毕竟是被群山和密林包容的两个村子,既有些与世隔绝又依托于地势安静繁衍,世世代代皆如此。这里有太多的传说发源,在外界闯下赫赫威名,却在村民的视野中销声匿迹,小村落目睹了太多的天骄崛起与消亡。
但人们更在意的始终是,承载故人骨灰的,不语的山林河流。
柴坎村从人文政治角度来看则是形成了以村中央的政府为中心,东、南、北三地的三家豪族为基准点,呼应中央并辐射至区域内各家各户。而在往西的方向上原本都是些普通人家,数里长街平平无奇,直至柴疯子的崛起才在原有格局的西方空白处点了一笔,往后二三十年注定大放光明。
一府之下有三家,分管山水和种花,权名赫赫人杰多,百年刺绣写芳华。
北村画山逢云聚,南村幸得花满园,千古辛劳谁人晓,东村流水拍岸急。
又有偈曰:
青山南湾东流水,先生种花别人嘉,风起西北荒凉地,雪落湫漻化香泥。
不管村民日常从事的工作为何,终究以生存作为唯一至高的文化主题,以砍柴为最核心的实践主旨。例如东村的治氏,他们主要负责方圆十数里内一切河流、湖泊甚至于井水、降雨的监测和维护,百年间村东头的南湾河几度改道却始终以一种尽可能温和的方式灌溉着这片土地,无论暗渠明沟皆是一家的手笔。而这是与柴坎村乃至木兰村所有人的生存紧密联系着的。
润年需要足够的林木固水土,旱年需要安排砍伐耗水量极大的无用柴火调整渠沟水位和流向,这又与其他两家的工作有了重合互动,怎么种花木,怎么划定砍伐区。如果忽略掉每年巨大的柴火输出问题,便可见这一个村子就是一个柴火的生产巨头企业,高效而精准,稳定而有序,一府三家千万户,则是企业的内部构成,分别是这个机器的核心、重要部件以及无数的齿轮和螺钉。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村中央广场的赛事委员会开始清点各组、个人的柴火收获,并核对校正赛事助理反馈的信息,广场上随处可见三五米的巨木,当然是相对于树龄只有一两年的幼柴而言的。毕竟村西头的砍伐区再大,无用的柴火再多,也禁不起柴坎村人日复一日的清查,每年的村顶级砍柴大赛更像是北方某些部族的秋狩一般。而侥幸逃过一劫,或是得天独厚孕育了一丝灵性的柴火毕竟少之又少,每年将近一成的柴火是在这中赛事上被砍伐的。对只会“哎呀呀”的柴火而言,手持柴刀的村民就是冷酷无情的刽子手,而在村民们眼里开不出漂亮花朵的树木,就是柴火与敌人,代代传承,不论对错因果。
第二十组统计核查完毕后已是星夜,广场的空地上燃起高高的炬火。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在这一天也会来参加这场盛会,无数人自发的围着柴火堆载歌载舞,算是一种奇特的祭祀仪式。
选手们并未在广场中央集中,而多是和亲人伙伴站在一起,村里平日很少出世的巨头们也加入人群当中。大多是对晚辈的勉励和闲谈,没有特别关注那些有天赋的选手,除非是比炬火更能引人瞩目的不世奇才。而上一个光芒掩过明月的,是柴疯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