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18章 三良殉秦 (2 / 3)
“不错,是《黄鸟》。昔日我秦国穆公薨,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也允诺随之殉葬而死,这三兄弟是秦国的贤者,老秦人哀悼他们,故而创作了这首挽歌,是为对活人殉葬制满腔愤怒的控诉,以及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也见出咱们老秦人对于这种残暴行径的憎恨。”
秦穆公用殉一百多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一百七十四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
只不过这种陋习在秦国更为严重。
嬴驷恨铁不成钢地道:“王轼啊王轼,你是为饱读之士,经史子集无一不通的贤才,何以这般执迷不悟?先君提拔你,看重的是你的能力,看重的是你的才干。先君已逝,生者应当自勉,不负逝者之遗愿,你王轼读了这么多的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君上,臣……”王轼欲言又止。
卫鞅生怕王轼再次触怒嬴驷,故而忙道:“王轼,你还不认罪?君上所言极是,人殉之陋习不可再复,复之,则秦法荡然无存亦!你难道要让先君生前竭力维护的秦法毁于一旦吗?如此,你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再见先君?”
“君上、商君!”王轼泣不成声地道:“我王轼无意破坏秦法,更不愿先君生前的心血毁于一旦。王轼只想一直侍奉在先君左右,永不分离!请君上成全!”
我靠!
冥顽不灵!
嬴驷的面色阴沉似水,心中对于王轼更是厌恶不已。他现在极度怀疑,王轼不是简单的想为秦孝公殉葬,其背后可能有主使者。
主使者何人?
卫鞅!
道貌岸然的卫鞅!
你王轼要死就死,死远一点,何必寻死觅活地非要跑到孝公陵园那里?这不是给嬴驷添堵吗?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士人的高尚节操。
游侠中有一种人叫做刺客。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改变一国政局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专诸、要离、聂政、朱亥等,都是名噪一时的代表人物,而且他们都是抱着“只为知己者死”的信条存活于世,以最恰当的时机舍身报答雇主的恩情。
秦国位于西垂,文化、政治和楚国一样,都是自成一系;而且秦人尚武,在和犬戎等西边游牧民族的长期斗争中,更是给游侠(刺客)提供了丰厚的生存土壤。这样的环境下,游侠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更容易滋生发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