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九 飞 虎 (1 / 2)
红拂女亦想尝一尝,伸手去掬水,大师连忙制止。他对红拂女笑道:“不可不可。此水与众不同,乃是专门取我终南山中‘仰天池’中的水。‘仰天池’相传为春秋时期道家老祖老子当年在终南山中打铁淬火的水池。用此水淬火,刀剑异常锋利。此水极阴极寒,一是对女子身体不利,另外此水若被女施主沾染,就不能炼出纯阳之刀剑了。”
红拂女惊得吐吐舌头,心想还有如此玄乎一说。幸亏大师制止的早,不然白白地浪费了这桶水,又要辛苦小师父跑一趟了。
慧文大师说罢,取出几个小油纸包,一一打开。李靖定睛看时,原来包中分别包的是黏土、硼砂、铁粉、碳粉等物,只是还有几种李靖也叫不出名字来。大师从袍袖中取过一杆小秤,这杆小秤细小玲珑。李靖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药房卖药的秤,但比那秤更加精致小巧。
慧文大师见李靖对这秤好奇,笑道“此秤可是老药王的心爱之物哦。那次为张施主锻刀之时被我借来,那个‘老小气鬼’还一再的叮嘱我用过要还呢。一把旧秤都用了几十年了,秤星都快磨没了,可那‘老小气鬼’还当作什么宝贝似的。”
李靖和红拂女见慧文大师称药王老神仙为“老小气鬼”,也觉得十分有趣。只是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忙着,便相视笑了笑,没有细问。
只见慧文大师小心翼翼地把各种粉末一一小心称量,按比例兑水和成糊状。忙完之后抬头问虬髯客锤锻了多少遍了,虬髯客道:“约五百遍了。”大师说差不多了。
慧文大师这时亲自上前,从炉火中抽出剑坯仔细看了看。见火候已好,放到铁砧上亲自操小锤,虬髯客则操大锤不住锤打。一会儿,剑的形状渐渐形成。却见此剑剑身很直且又窄又细长,剑尖却成“7”字形切口。李靖看了越发觉得惊奇,发觉这似乎又不像是剑,因为它与一般剑的剑身不同。剑是中间鼓两边薄利于开刃,而这剑一边较薄,而另一边却较厚。李靖十分好奇,他没见过这样锻打的剑,也说不清这是剑还是刀。
慧文大师接下来的做法更是令李靖惊奇。只见他把剑坯打好后待它冷却,用刚才和好的泥土均匀地覆在剑身厚的两面,却独剑刃留下不涂。待覆土稍干后又插入炉火中锻烧。这时只见那小沙弥用力地鼓动风箱,把炉火呼哧呼哧的烧得更旺。大家都屏住气,看着炉火,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炉火映得通红。过了好一会儿,慧文大师用钳子把那剑从火中抽出一点,仔细看火候。见火候已到,夹出剑来,口中念念有词,大喝一声:“成!”将那剑迅速投入水中,众人猛听到一阵虎啸龙吟之声铮铮响起,一团白雾像飞虎一般霎时腾空而起。
虬髯客一拉李靖的手道:“李兄弟,成了!成了!”李靖和红拂女听虬髯客说成了,都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慧文大师则双眼紧盯着那淬火的剑身,待水雾散去好一会,那剑在水中冷却透了,他才把剑从水中取出。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剥去泥土,像剥鸡蛋壳一样的细心。李靖此时再定睛看那剑,才发觉它不是剑,而是一把刀。这刀刀身很窄,就象一个长条,手柄较长,正好可以双手同时把握。覆土部份的刀身因覆土的隔离,就如同未投入水中一样。经过局部淬火后,因局部受热不同刀身便自然而然地微微向刀背一侧弯曲。
李靖也算是一个兵器行家,可以说是阅览兵器无数。但除看到虬髯客手里有一把这样的刀而外,却从没有见过这种刀,也没见过采用这种覆土淬火锻刀的方法,今日真是吧为观止。李靖把刀拿在手中,不住观瞧,这刀大约二十来斤重,刀柄和刀身比例适中,拿在手里正好适当。刀虽未开刃,但已透出冷冷的寒光。李靖拿在手中仔细把玩,已是爱不择手。
慧文大师看着刚刚铸成的这把刀,频频点头,口中喃喃自语道:“成了,成了,也合该是李施主有缘。”
李靖问慧文大师道:“大师,晚辈不才,虽也看过无数种兵器。在刀具上面最著名的品类就是汉代沿用至今的环首刀了。但晚辈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形制的刀具,刀柄无环首,刀身约有四尺长且窄有弧度。不知此刀叫什么名称?”
慧文大师见李靖如此说,情不自禁地露出了自豪地笑容。他笑着说道:“此种刀形以前确实没有,乃是老纳首创。以前的刀基本上都是沿袭汉代形制,所以称为‘汉刀’。汉刀多为单手刀,刀柄较短,不利于双手抓握,在战场上无法大力砍杀。而此刀刀柄较长,刀身微弧度、刀身渐窄的造型乃是根据老纳以前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总结而来的。此刀便于双手把握用力劈甲破胄,更利于砍杀。”慧文大师说着,还拿过刀来进行比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