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名臣遇害 (1 / 5)
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北伐征战中驾崩,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在汴京继位。由于是小皇帝登基,军国大事都由都点检赵匡胤决断。用心深远的赵匡胤为了拉拢势力,与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十人结为兄弟,更有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李处耘等为其出谋划策,以图大事。
后周显德七年,定州剌史折德扆派人向汴京朝廷送来紧急战报,称辽国与北汉联合数万大军压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赵匡胤自愿请命率领宿卫禁军前往定州抵御敌军。在出兵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策划了一场黄袍加身的好戏并且称帝,国号宋,年号开宝。宋朝由此建立,史称北宋。
赵匡胤刚建立宋朝时在北方除了有辽、金、西夏等番国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自宋朝建国伊始,赵匡胤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经过连年征战,北宋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于开宝八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称臣于宋朝,只有北汉在杨业等人的支撑下一直未被赵匡胤统一。
北汉君主刘钧听闻赵匡胤平定各地藩镇不胜惶恐,与群臣商议,说:赵匡胤胸怀大志,如今平定了各个藩镇,他又怎么会甘心与我各自称霸一方?
大夫呼延琮出班启奏:“我听说宋君赵匡胤乃是个英明之主,各国不是被平定就是已经归降,陛下虽有这河东之地,奈何兵微将寡,又怎么能是赵匡胤的对手呢?”
“依呼延琮大夫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赵匡胤?”枢密使欧阳昉说。
“不如向宋主修表称臣,以免生灵涂炭,也可保河东山河无恙。”呼延琮说。
群臣见誎议大夫呼延琮这样说,纷纷耳语。
“呼延琮与宋朝通谋,所以才劝陛下纳降称臣。陛下何不现在就杀了他!”欧阳昉怒道。
刘钧不解的问:“欧阳相国何出此言?”
“我晋阳之地,有高山大川险要,车马充足、带甲数十万,千秋帝王的事业由此而兴,如果有战争可以持兵戈而战,如果没有战争更能让万民休养生息。我们有这样的优势,主动权在我而不在他,为什么要轻易的向宋投降呢?况且辽国有意和我们结成同盟,如果降宋,只怕会激恕辽国,引来更大的兵祸,所以还请陛下治呼延琮不臣之罪。”
“如果这样就要治呼延琮大夫的罪,恐怕宋主会借此机会前来讨伐。”刘钧说。
“假如宋师远来讨伐,我欧阳昉一定亲自前往前线拒敌,为陛下解忧。望陛下快将呼延琮斩首,以正国法。”
“欧阳相国言重了。”众人寻声望去,见是国舅赵遂。“呼延琮所说也是忠言,他无非是想保全我河东之地不受兵祸之苦。怎么能说是与宋国通敌呢?如果主公因此杀了呼延琮,赵匡胤知道了一定会借此兴师前来讨伐。主公也会因此而背上一个擅杀大臣的骂名。”
“依国舅之见,应当如何处置?”刘钧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