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由幻入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由幻入实
  手记之前,先述题外。做此手记,本是无章无法之举,曾于高中学校时代,不知缘由的购置一本原著,略读几章,年少不知其中滋味,只觉晦涩难懂,语句高深,再甚者,资质愚笨,头脑不灵,也不知其所谓,仅只其为悲剧。

  近来偶然想起,忽觉若是言语白话,情节稍简,于常人来说,也算是能够入眼,故而边读边记,有了些感悟。至于为何将其置于此而非自我收集,只希望自己能够有头有尾,若有幸得同道中人认可,那也是莫大福分了。年少文才不济,语句显出稚嫩,比不得任何人,仅作为一个记录说明,我于红楼中走过一遭,但求看客大人,不来菲薄。

  ——前记

  主讲此书由来,作者以石为介;话说相传女娲补天所剩一颗石头,因其无材便弃用,随手置于山间野林之中,不知历经多少日,因其通灵,故有性。忽有一日,正于郁闷之际,远见一僧一道徐徐而来,行至此处,坐而休憩,高谈阔论神仙之事,风云笑谈红尘之界,灵石收于耳际,顿大感兴趣,便求二位仙人带己离开此地,往那红尘之中闯上一闯,二位仙人略施道法,便将其幻化做一美玉,并刻字于其上,携于身后,飘然而去,不知所踪,想来是去了那滚滚世俗当中。又不知过了几年几日,灵石归来之际,将其于红尘之中的所见所闻,刻录于己身,留于这茫茫大世中的山间树草之畔,自书名为《石头记》。

  幻境之中一遭走,归来已是世俗人。不知历时何许,一日空空道人与其交谈,觉此书颇有兴趣却又稍稍虚幻,无实考具究,且与灵石一番论道,忽觉世间唯此一部,大与前书不一致,故而有兴,将其完全抄录,至此以后,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又提名为《风月宝鉴》,时至最终,曹雪芹于悼红轩中,研读批阅十载,期间五次增文删意,以名《金陵十二钗》问世,并提词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绝句。

  《石头记》中,僧人以甄士隐梦中境界为始,交代,三生石畔一绛珠草,得赤峡瑕宫神瑛侍者之雨露浇灌,年月长久后,化为人形,思虑报答浇灌之恩,心心念念。得知其已下凡投胎,便说:甘露之恩,无水相还,既他已下世,那我也下世,将我一生的眼泪还作他吧,也算是报了恩情。甄士隐梦中与二位仙人交谈,得知,灵石所刻字者,通灵宝玉也。二位仙人以幻境为梦,入甄士隐之脑,幻境将破,见一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士隐梦醒之后,见女儿英莲蹒跚而来,甚觉可爱,随即抱起出门而去,此际,巧遇一僧一道由远及近,见英莲之后,僧大哭曰: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云散时。此处,风流孽缘便已开始。听道言语后,甄士隐与葫芦庙寄居人士贾雨村照面,互相问候之后,便各自散去。贾雨村回屋之后阅书解闷,听得窗外有女咳,起身透看,但见一女子摘花,面容秀丽、眉目清明,一身动人之气,使贾雨村渐渐呆住。女子见贾雨村虽身着布衣褴褛,但面生阳刚,俊秀有神,心中对其身份确定后,两次回眸而去,但雨村将其置于心上,念念不忘。元宵佳节之际,甄贾二人,对酒当歌,谈诗做赋之后,贾于夜中,带及甄兄所赠盘缠,赴京考取功名。

  前文说到,僧于甄门前作诗,此时便也印证了那句话:佳节赏灯之日,英莲遗失,寻未果,偏缝街坊着火,一把大火将甄家烧了个干净,除却性命和少许银两,别无他物。甄穷于生计而投大汝州岳父封氏之家,奈何无劳作之才能,加上天灾人祸,短短二年,便已潦倒;此时又遇当初道人,随唱《好了歌》而来,相互交谈一番,甄于《好了歌》悟道,故随僧人飘飘而去,封氏寻觅未果,作罢。恰于此,新太爷头戴乌纱,身穿猩袍,上任到大汝州,于大娇之中缓缓而过。前文贾雨村所遇女子,乃觉该新太爷面容较熟,又想不起哪里见过,故而没放在心上,不曾想,晚间歇息之时,得新太爷传人问话,惊的甄之封氏,不知所为何事?到底所为何事,乃见下回问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