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98 “锦上添花” (2 / 6)
“说是新开的作坊”老李掌柜的答道。
“新作坊新作坊就能产出这么好的布”李堰沉思了一会低声说,“看来我得去找沈相爷说说了”
当然,即便是找了沈相爷,也只能在官面上打个招呼罢了,最后下面依然要见真章。
这个年代做生意虽然必须背靠权贵,但生意毕竟是生意,如果双方背后的实力没有差上太多,那么最终决定问题的仍然是价格。
既然黄相爷肯出近乎翻倍的价钱,那么即便李家背后的沈相爷出面打招呼了,只要价钱不给够,那种棉大户也很难重新倒向李家。
毕竟若不是与李家牵扯太深的话,谁又愿意“半价”出卖自己的原材料呢所以除非李家也肯出同样的价格,否则这件事依然是无解的。
其实关于这件事,许多种棉大户都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一直以来棉花价格的定价权都掌握在以李家为首的这些布商的手中。
由于李家几乎垄断了纺织业的关系,他们说不买谁家的棉花,那么这家的棉花基本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一直以来种棉大户都要看着李家为首的纺织业垄断集团的脸色行事,这种植棉花的利润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当然李家自己也不是不种棉花,但他们更多的是种植桑叶。比起棉花这种东西,桑蚕的养殖才是更重要的,毕竟生丝的利润远不是棉花所能比拟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李家为首的纺织大亨绝大多数的棉花都是对外采购的。
肖恒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直切他们的弱点,挑起种棉大户一直以来的怨念由于之前棉花价格被压得很低的关系,所以即便提高近一倍的进价但依然还很便宜。
况且考虑到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实际上仍然可以拿出比李家他们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棉布。
其实肖恒是计算过的,即便是最保守的估算,在现在的棉花价格上再额外提高一倍的棉花收购价,布料的出货价也能压低到目前的3成却依然能够保持不菲的利润
也就是说,在原材料价格翻倍的情况下,工业化生产的布料即便卖到600文也依然能够赚取一半以上的利润要知道600文可是比质量极差的土布也贵不了多少了而这就是工业化生产的威力,工业化对于传统手工作坊是全方位碾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