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前线危急 虞允文进京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 前线危急 虞允文进京 (2 / 2)
        使是一般的近现代火炮,也难以完全摧毁城墙,而在缺乏大威力爆炸性火器的冷兵器时代,攻打这样的城池无疑是进攻方的噩梦。所以我们在史书中看到了很多旷日持久、惨烈无比的攻城战。有鉴于此,攻城之法,唯不得已,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做攻城的一方!

        这大名府城前身来历之前章节也已交代,这里就不细说,大名府归属燕地管辖时,就已经加固了不少。而后孝宗为了防止燕军攻打,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可谓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更重要的是红衣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每发射一次以后,首先要把火炮复位,然后必须用带钩的刷子先把没有燃烧完全的碎布等东西钩出来,再用沾水的毛刷伸进炮膛清洗并熄灭火星,然后用干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干,这才能再填入火药,放入炮弹,有时候还需要塞一些东西固定,最后用烧红的铁钎插入火门点放,这些动作非常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幸亏燕军的炮兵久经训练,加之凌铁威乃是火器奇才,将红衣大炮进行了改良,基本上做到了每半分钟一发。

        连续攻城两日,燕军只是破坏了大名府的城墙设施及杀伤城楼上的士兵及摧毁远程武器,却始终无法攻下城门,况且之前大名府的守将韦德武就极擅长守城,在刘锜大军没到大名府之前,就率麾下两万宋军坚守城池达一个月,而且此人头脑不拘一格,所有的计谋筹划,布置之初,大家都莫名其妙;到成事时,方才惊服。

        对家人又很孝敬,对亲族的孤遗必加振赡。是一个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则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的阴谋家型角色。刘锜军本不善守城,但在韦德武协助下,打退了燕军多次进攻,弄得浩成头痛不已,只能围而不打,断其粮草,每日也只是令火炮部队炮击,希望能困死刘锜大军。

        这边孝宗先是收到了刘锜的二十万大军在援救东昌府聊城的路上被燕军歼灭,而后又收到韩世忠三十万大军在飞虎峪被燕军全歼,刘锜大军被困大名府请求支援的消息。

        孝宗气愤交加,在垂拱殿上就大骂朝臣,只见孝宗离开龙椅,走到那些大臣面前,指着些大臣骂道:“之前你们说燕军战败,灭亡之日不远,但是现战报传来,韩王爷三十万大军被歼灭,韩王爷一家全部阵亡,刘锜王爷也损兵折将,现燕贼正在猛攻大名府,朕决定再派大军前去征剿,不知众卿有何意见!。”

        众大臣其实也没想到燕军会如此厉害,所以也纷纷不做声,不敢触怒龙颜。孝宗见众臣不发声,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便先行退朝。

        当晚,孝宗来到坤宁殿,皇后郭氏见孝宗一脸不悦,上前问道孝宗发生了何事,孝宗便把前线战报及朝廷上众大臣皆无良策之事一一说出,说到后面孝宗也越说越气,问道郭氏:“皇后,你说,为什么天下间那么多的能人异士,却没一个人在朕身边!啊!在朕身边的全是酒囊饭袋!废物!全是废物!。”

        郭氏安慰孝宗,说:“陛下不必担忧,汴京乃是京畿重地,能人异士颇多,只要皇上张榜招募人才,想必必会有能人能助皇上平定逆贼!。”

        孝宗却冷笑回应:“京畿重地?既然是京畿重地,那么为什么燕王的探子进来了,朕察觉不到!前几年朝廷一直对百姓休养生息,这几年各地税收富足,朕本计划三丁抽一加大兵员,稍微加征百姓税赋用作军费,可尚未发皇榜公布,这个消息就遍布天下!人家的探子那么厉害!朕派出去的探子一去不回,为什么!为什么!。”

        郭氏刚想安慰孝宗,只听孝宗又继续说:“朕有九品六卿,那么多人围着朕,竟没一个帮得了朕,没一个人能替朕分忧!朕拟好的计划书,吩咐他们去做,要不就是忘了,要不就是连听都听不懂,如果江山不保的话,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郭氏握着孝宗的手,冷静地安慰孝宗:“官家,恕臣妾直言,官家龙威过盛,他们每个都怯于官家的龙威,才变成这样。臣妾知道,如今大宋江山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官家你过于辛苦过于劳累了,官家你这么激动只会伤及龙体!只会令文武百官胆战心惊!于事无补。官家,宽大可以养人才,忠厚可以培国脉。”

        孝宗听了郭氏一番话,心情逐渐也缓和了很多,孝宗心里明白,郭氏一直以为都默默地陪自己度过每一个难关,不愧为六宫之首。

        这时,殿外太监进来禀报:“启禀皇上,虞允文大人奉皇上旨意已经来到垂拱殿,现....。”还没到等太监说完,孝宗高兴道:“虞爱卿来了,好,传旨意,召六部尚书,还有陈俊卿及李侗,火速来垂拱殿议事!。”

        郭氏疑惑道:“官家,怎么虞大人来了,便如此高兴。”孝宗说道:“皇后有所不知,这个虞允文乃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与朕年龄相当,而且其人不仅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最重要的是他能文能武,办事得体。想当年朕为皇子时,在江南微服私访调查民情时,竟阴差阳错与他结为异姓兄弟,先帝临终之前也曾告诉朕,此人将来成就不亚于本朝的文正公范仲淹。几个月前,朕就让他加速整军备战,这次他奉旨意进京,朕决定要他帮朕辅助朝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