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改革燕地制度 任命陆游做**长 (1 / 2)
上章说到浩成占有梁红玉,韩世忠父子被关天牢。
第二日,浩成与梁红玉以及赵汉进宫面圣。将韩彦直父子盗取腰牌之事以及梁红玉揭发韩世忠刺杀钦宗之事告知赵构。加之秦桧又煽风点火,赵构决定念韩世忠劳苦功高,毕竟当年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则赐韩世忠父子狱中自尽,保全尸,家产充公。妻子梁红玉大义灭亲,揭发韩世忠阴谋,念及孤身一人,朕赐婚梁红玉改嫁燕王袁浩成。
浩成与众人领旨后便离开皇宫,离开皇宫之时,浩成见了林勇一面,夸奖了林勇一番,又命赵汉从军营内取出一万两黄金,安抚那位刺客死士的家人。浩成与梁红玉刚回到岳府,只见岳银瓶和安娘两人早已怒气冲冲,因为浩成之前刚刚与两人成婚,却又纳了梁红玉为妃,本来梁红玉是他们的婶婶辈,现在又变成他们的平辈,幸好现在朱熹的理学思想还没有出现,改嫁对现在来说还算稀松平常之事。浩成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劝了安娘和银屏两位“小祖宗”消了气。
晚上,浩成与梁红玉、安娘、银瓶三人敞开心扉聊了很久。毕竟都是已经结了婚的女人,况且三人性格都是武将性格,不一会儿便以姐妹相称。对外,安娘为大,对内安娘和银瓶都叫梁红玉叫姐姐。
另一边房间里,岳飞与妻子孝娥正在谈话。岳飞因浩成纳韩世忠妻子梁红玉为妃,对浩成芥蒂颇深。因为在岳飞的脑海里,韩世忠虽然有错,但毕竟是与他是同僚,且浩成与梁红玉这辈分还差一辈。孝娥说道:“相公,袁兄弟虽然纳红玉为妃是不好,但是你想呀,毕竟红玉姐姐现在是一个人,你忍心让她守寡一辈子嘛,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只要他们是真心相爱就行,你不能拿你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只要他们不要做过分出格的事就行,再说了红玉姐姐也是巾帼英雄,万不可拿世俗的眼光看她。”岳飞被孝娥这么一安慰,也想通了不少,心想这个袁兄弟虽然小错误不断,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可以的。罢了罢了,只要袁兄弟不要做对不起大宋的事就算了。
一个月后,高宗赵构命金兀术侄子完颜亮前往北方金国故地,并将榆关以北地区划归完颜亮所有,命完颜亮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关外之地由完颜亮统领。之后赵构根据浩成的建议,将全国的地名,军制,官职逐步改为明代的地名,军制,官职。当然了,保留了宋代好的制度,例如官员的俸禄薪水依然保持最高。
浩成率领**前往封地,刚进入河北地界。赵构又命人传旨将封地扩充为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与广东历史名称上的顺德县区分)、广平府、永平府,兼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与历史上明代北直隶管辖范围少了三块地,但对浩成来说已经足够)。由**封为燕王,所以其所率军队称为燕军也称**。
浩成又向赵构上书重修长城,用来防御北方的西辽,西夏以及刚刚平定的辽东地区。赵构准了浩成奏折,逐命工部、兵部组织人力兵力重修长城。浩成将榆关命名为山海关,山海关前的兴城县改为宁远城,并设置卫所。用来拱卫山海关。并在山海关、宁远城两地组建一直军马,命名为“关宁铁骑”暂由赵汉统领,而锦衣卫都指挥使之职暂时先由浩成掌管。
关宁铁骑由浩成进行改编组建,参考了历史上明代袁崇焕袁督师的关宁铁骑略。骑兵马匹配备精良铁甲,骑兵武器为三眼火铳(长管版),远距离可以射击,近距离可以用于劈砍。而三眼火铳也是浩成参考了明代的火器三眼铳,并与凌铁威联合研制开发。三眼铳为3管单兵手铳,由3支单铳绕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缘,共用一个尾部,单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0—450毫米,都有药室和火门,可连射。射后可当锤击敌。凌铁威将三眼铳的最佳射程突破至百步即160米且可破重铠,比明代的有效射程三十步,也就是49.05米,大大提高。且三眼铳恰似一柄铁锤,可以在近身格斗中给重甲敌人以巨大伤害,有的士兵还在三眼铳尾部加装枪头,更可作为长枪使用。三眼枪后用剑刃、铁箍,更可作枪刀,作锤棒。两头相称,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极妙。
并且浩成命凌铁威创建燕军装备部,负责所有燕军的火器以及其他武器的制造和配发,尤其是火器均按照科学规定制式,以保证士兵手里的火器均是质量合格,且火器如何保养,何时更换,均写成册子,发往每名军士及将官熟读,如有不知者从罚奉军饷开始,重则砍头,因为浩成规定武器的如何使用就像士兵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关宁铁骑初建骑兵五万人,分别镇守山海关与宁远城。至于燕地每地守城军士按照燕地城市大小规模,基本上每个卫所至少是五千人。但这些军士的战斗力只可与维持当地治安,剿剿土匪,指望他们上阵打仗,那是不可能,这些军士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特警与警察,这些士兵的武器为长矛,宋制腰刀,以及弓箭。但是军饷待遇均比赵构统治辖地的要高。
至于城池上是否安置火炮,这个问题浩成也想过了,由于目前财力有限,所以浩成只能在北京城以及山海关,宁远城,三地的城楼的每个城垛布置一门火炮,且每名炮手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山海关和宁远城的炮兵部队归属于关宁铁骑麾下,总计八百门大炮,炮兵两千四百人,其中宁远城一百门大炮,炮兵三百,山海关总计七百门大炮,炮兵两千一百人。基本上每个城垛上都有一门大炮,火炮均为佛郎机大炮。
至于北京城城楼上的火炮为三百门,两百门在外城,一百门安排在紫禁城城楼。北京城的炮兵归属于燕王府即紫禁城守卫的锦衣卫编制下。
浩成到了北京之后,从军队,经济,贸易各各方面进行改革。裹脚习俗在宋朝时还并不流行,妇女裹脚还并不普及,裹脚者主要限于中上层社会(女子不作为劳动力的家庭),在社会观念上裹脚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但浩成为了杜绝此风后患,下令燕地之内不许裹脚,并将裹脚的坏处传遍燕地,没想到此举影响了全国,至此裹脚之风由此杜绝,这是后话。
其次服装方面,大力恢复唐装汉服,尤其是女士服装,由于宋代的影响使女士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所以浩成进行改良,将女士服装改为唐代时在传统裙襦装基础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装,不但将脖颈彻底暴露,而且连胸部也处于半掩半露的状态。在唐代,这是自然的,美的,时尚的,高贵的。那时的文人也比较认女子把美态表露出来,初唐欧阳询《南乡子》中就有“胸前如雪脸如花”的句子。还有其他文人“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等诗句,都是对这种袒露的真实描写。从那些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日常穿着的低胸装和抹胸装都是非常飘逸宽松的,追求的是吴带当风的飘逸感,崇尚身体的自由发展,充满活力,这也符合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当然,那样的穿着只限于贵族妇女,普通女子的穿着还是保守的。这点与现代有点相似,至少低胸露背的服装太贵,估计普通女子也买不起!
但是浩成规定,凡燕地的服装店均按市价出售唐代女士服装,并强制规定燕地女子均穿唐代女子服饰,这两条规定刚下去实施时,燕地的女子纷纷争相购买,人人欢喜。男子仿佛看到了前朝唐代自由之风,毕竟男人都好色。对于女子而言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美观,又摆脱了因经济而不能购买好的服饰之苦,加之又不用裹小脚,女子可以从事的行业大大提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