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帝王心 不可测 (大章)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帝王心 不可测 (大章) (1 / 6)
        赵开暗暗心惊,眼前的这位皇帝深沉多智,谈了这么久,一个肯定的答复都没有,不好糊弄啊!

        当下,说话更为谨慎:“禀陛下,另一个宝库,就是川蜀之地,乃天下粮仓,可养数十万大军。”

        宇文孝伯皱眉道:“谦之有些夸大了,益、梁二州归我大周不到十五年,常受党项、吐谷浑侵扰,且本地土著多有作乱,齐王当年治理有方,也不过是稳定人心而已。若说产粮之地,还是关中平原才是根基。”

        宇文宪,就是在益州成名。他十六岁便前往蜀地任职,善于安抚驾驭部属,留心治理之术,诉讼集中在一身,而受理不见疲倦。蜀人感激他,为他立碑颂德。所以宇文宪年纪轻轻,便能得到宇文护的信任,让他掌管军马。

        整个云贵川高地,此时都归于益州、梁州管辖,下设六十多个郡县,是太祖宇文泰时期,乘侯景之乱时,公元553年从分崩离析的南梁手里抢来的,管治还极为松散。宇文邕这些年兴修水利、屯田农桑,主要集中在关中同州一带,确实不太顾得到遥远的蜀地。

        赵开想了想,字斟句酌地道:“当年刘备能在川蜀养七十万大军,产粮宝地是确定无疑的。益梁二州汉人居多。。如今陛下只须派出精干汉臣,先兴教化,收服民心,再用小臣的改良农具,广垦旱田,达到太祖所说的尽地利。应当能产粮增加三到五倍,每年增收百万石,足够打几场大战了。”

        宇文孝伯等人跟听天书一般,呆愣愣地立在原地,不知如何评价。要知此时的农业耕作技术极其有限,北方种黍麦,南方种水稻,都只能一季,什么玉米、红薯等替作物根本就没有出现。每亩能提高一斗的产粮,都要当做祥瑞上表天子,要不是赵开之前确实有些本事,就凭这提升三五倍粮产的吹牛大气,就得推到玄武门外斩首示众。

        宇文邕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一会儿,才道:“赵卿这十年来蛰居书斋。。却是胸有沟壑,了不得!却不知你说的改良农具,究竟是何物,竟敢妄言托大到如此地步?”

        赵开做出恍然的模样,哎呀一声,作揖道:“看来陛下误会了。小臣的阿父在世时,经常教导我,盼能助大周统一天下,结束几百年的乱世纷争。我那时还小,不太懂得,近些年才理解了些,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周如今能臣名将无数,正是大兴之兆,只恨有大贼挡道,不得不谨慎小心。诸公,我做刊印也好、献天下图也罢,都是这个意思,此情此心,天日可表。”

        他说得七情上脸,不禁又流出了几滴眼泪。

        宇文邕咂摸了几句“分久必合”,也动了一丝情绪,紧走两步,伸手把赵开扶起,执着他的手,叹道:“老国公在时,对朕兄弟几人也颇多照应,不想竟有如此雄图,唉,可惜了。谦之,朕自然是信你的,莫要再作这等宣誓,说事就好。”赵开腹诽道,老子信你才怪。嘴上却恭声道:“谢陛下,要是小臣没遇到强练先生之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改良农具,小臣没这个本事,墨家仅剩的几个良造大匠有啊。这几日与他们多次攀谈,提到了曲辕犁和风力筒车,在现有的犁耙上改进即可,前者可以在山地狭窄处灵活转向,深耕细作;而后者可靠风力,汲水送往三丈外的高处。”

        他故意顿了顿,让大家先想象一会儿,才续道:“小臣已把家中唯一的老仆,打发到龙首塬田庄去做试验了,希望真的可行。那请陛下和诸公试想一下,川蜀之地除了腹地平原外,多是山地丘陵,现在都是荒着的。有这两样农具,是不是可以开垦出七八倍于现有良田的耕地?哪怕产粮只有良田的五成。那整个川蜀之地增产三五倍的粮食,还是轻而易举哩!”

        王轨焦急地问道:“谦之,何时可试验出结果?”

        宇文邕叹道:“若真是可行,那赵卿一人之功,便能抵得满朝文武。谦之,强练先生可愿做我皇家客卿?如此大能,不能当面请益,属实可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