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回:惩应龙播州割五司,害南兵蓟州 (3 / 3)
军师惊呼:“竟有此等事?真是骇人听闻,若成哗变不堪设想,那总镇您准备如何处置?若上疏言事,在下愿为起草。”王保说道:“不必了,我准备除掉他们,这帮南兵目无长官,身在北军却欺辱北军将帅,军务之上又断我财路,早就该死。”
军师劝道:“请您三思,这擅杀士卒非同小可,这是大罪,而且南军战力强悍,岂能轻易攻灭?朝廷也会向您问罪。”王保却忽然得以言道:“不必担忧,朝廷之中和辽东之内都有人跟我打了招呼,要我择机惩戒。南兵或叫戚家军,将领专兵,早就被外人眼红,朝中忌恨。我暗下杀手,对外就当是一场兵变好了。这十年来,天下可有不少兵变,也不差这一例。有这种下场也是戚家军自找!”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王保布下伏兵,便以发响为由诱使南兵聚集,随后以要赏结聚,挟增月饷,发动哗变为罪当场斩杀百余人,南兵未带甲持械,其余全部被王保逮捕关押并上疏陈奏。
十月二十六日辽东巡抚李化龙知兵变一事,怒不可遏,并非怒南军兵变,而是凭其对南军了解,断定其中必有隐情,有奸人作祟蓄意陷害。李化龙为官多谋且有担当,对此不平极为不满。
立即下令召王保至辽阳问询,李化龙厉声问道:“王保,建昌营欲兵变作乱有何凭据?你擅自屠戮囚禁士卒该当何罪!”王保说道:“都堂明鉴,建昌营为东征论功争吵不休,挟增月饷,酿成兵变,事出突然,情势危急,若再迟一些只恐后果不堪设想,末将不得已只能如此。”
李化龙对王保所言难以轻信:“建昌营皆为戚家军所练,素来军纪严明,忠君报国,。怎会因欠响而兵变?即便意欲兵变,就凭你下辖驻兵能擒杀建昌营?真是笑话。王保你从实说来,到底是何缘故?是否背后有人指使?”
王保连连否认,李化龙再行责问:“我知你们南北两军早有矛盾,想不到竟到这种地步!此事辽东李氏有无参与?你不说我也能猜个大概。而且我也知道你们平时侵吞军田,压榨卫所,早就对营伍不满。你拒不认罪,我也不与你多说。日后自有考量,现在贼首已获,斩杀数百,其余随从者立即释放,我另有安排,朝廷那里我也会去说,你若阳奉阴违可知后果?”
王保立行跪答:“都堂您若如此说,末将实在深受冤屈,但都堂之令末将岂敢不听,回去必当释放。”正说间传来蓟辽总督顾养谦令,以游击陈云鸿,原任游击季金统押防海南兵发回原籍,有不听命者军法从事。
久后李化龙与顾养谦再谈此事,顾养谦说道:“如你于田所说,因欠响而骚乱断无可能,而是源于南北失和,东征之后尤甚。平壤之捷,先登者各有其人,而归之杨元,则众论不平,南北将领官兵从此二心,难以收拾。”
李化龙说道:“既如此更应一视同仁,尽快给予偿助。除非朝廷另有打算,我早有此猜测,果真如此么?”顾养谦随即拿出一份文卷交予李化龙:“朝廷是进行了争论,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称南兵未反,王保纵意击杀,应遣官按问。而巡关御史马文卿奏南兵十大逆,言辞凿凿,兵部也极力赞同。准备给王保论平定兵变之功。马文卿所奏内容你可详细查看,想必不久之后将下旨意。”
李化龙听此已大致猜出其中必有朝中重臣授意:“我大概能猜到是哪十大逆,这已是早有预谋,矛盾已由来已久。而且传为兵变,是在意图混淆视听。自万历十年以来,各地常有兵变发生,多数是因为欠响而起,平息也快。其中较大的有万历十一年广东罗定兵变、十三年四川建武所兵变、十五年勋阳兵变、十七年云南永昌兵变、十九年京营兵变、二十年宁夏兵变,蓟州兵变与此相比,也很难令皇上重视。”
顾养谦说道:“正因此,往往已不加细查,直接一道旨意而下,多少性命便因此而去。还有这背后种种原因,不可明言,你也不可多问。蓟州之事不如只留几名祸首,其余全部南还,也算是救了他们一条性命。当时也正是想到这一层才下了这道命令。”
李化龙说道:“多谢提点,我也明白该如何去做,此事只好便先到此为止。身为巡抚却见冤而不能救,惭愧至极。背后主使为谁我不敢妄加揣测,只是此事势必会影响到南兵军心,南北从此嫌隙更大,此后若再有战事南兵应召数量只会渐渐稀少,也会影响到诸多方面。”顾养谦深感无力,奉劝李化龙需明哲保身,李化龙亦无计可施只得作罢。后十二月初六南兵鼓噪首领胡怀德及伪军师李无逸送京凌迟处死,斩首有差,枭示九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