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党争又起家务事,假求封贡巧问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回:党争又起家务事,假求封贡巧问 (3 / 3)
        王锡爵见宗义智上套便立即追问:“如此说只要军粮充足,便可再无顾虑,所以才假借请降混淆视听,占据下朝鲜三道并趁与大明商谈期间,扫灭隐患,养精蓄锐再攻我不备!从实说来可饶你性命。”

        小西如安急忙解释:“大人这实在是误会,军粮不足只是有此实情而已,兵发朝鲜原本就是为报复朝鲜阻挠求贡一事,我国主君太阁殿下无时不念能与大明相商,只要能求得册封及朝贡,我国自当立刻退兵。”

        赵志皋也厉声责问:“即便不得封贡也自当退兵,朝鲜为大明藩属,与大明世代为兄弟手足,汝犯我手足与欺我何异?狼子野心又来跪求封贡,实在令人费解。”

        张位再问道:“自唐宋之后,倭国已三百多年再未来朝。我也听闻倭国自弘治年间便已陷入全国内乱,藩镇割据,彼此征伐,至十年前方才结束乱世,正值兵强马壮之时。倭酋丰臣平秀吉也是以下克上,幽禁倭王,野心勃勃之人。如此人物甘心向大明乞求封贡么?”

        宗义智答:“朝鲜与大明情同手足,我等也追悔莫及,只是一时气愤才出兵泄愤。日本天皇陛下绝非幽禁,只是日本自有国情,天皇陛下受万民供奉,国政断于太阁。太阁殿下是诚心恳求封贡,万望大明皇帝准请。”

        王锡爵仍难释疑,再次追问:“你方才说倭国主君无时不念与大明相商,为何祖承训初到平壤时不念?宋应昌、李如松来时不念?反倒是连番大战,直至困守汉阳才想起此事?”

        宗义智答:“登陆朝鲜时第一队便一直在试图联络朝鲜大臣好传达只要给予朝贡通路便立刻退兵之意,同时也希望通过朝鲜再向大明传达日本的朝贡诚意。怎料朝鲜却百般阻挠,曲解诚意才因此战事不断,朝鲜一路败北。明军突至平壤,我等毫不知情,只能勉强迎战。后明国大军行来,传见相谈,本欲借此传达我国意愿谁知竟是陷阱。此后哪敢轻易协商,明军攻势甚急,这才大战不断。直至两军各自休整之时才得以趁机提及。”

        兵部尚书石星发问:“既然请降,应当有人与你们说过,答复之前不得再开战事,据报六月二十九日倭军攻陷朝鲜晋州,屠杀军民数万,夺占全罗道,作何解释?”

        小西如安答:“晋州一事是朝鲜先向我们发起的攻击,日本才进兵晋州,朝鲜人从来不听明军指挥,擅自行动,又对日本极具恨意,绝不会以实情上报。而且我们更没有与明军开战,请大人明察!”说罢小西如安及宗义智便在沈惟敬示意下只顾磕头请罪。

        众人私议,张位及赵志皋都认为日本请降一事虽仍有疑点但应当可信。礼部尚书罗万化提议道:“降表中写到欲为嫡子虽是令人发笑,倭国倒也懂礼,可上奏皇上册封,只是这倭王仅为傀儡,倭酋平秀吉主掌国事,其国臣将军民又无异议,可见倭国民心尽在秀吉。古往今来从无此等君臣关系可百年无恙,想必这平秀吉定是有所顾忌,不敢取而代之。这册封为谁反令大明为难。如若册封,不如请皇上下诏册封平秀吉为倭王,废旧立新,顺应倭国民心。对于平秀吉来说也是顺水推舟之事。”

        兵部尚书石星即请首辅决断:“若准许册封倭国,即当罢兵,此事如何定?”王锡爵答:“我对此仍有疑虑,不过一时倒也无从问起,近年来国事维艰,暂先罢兵休养生息。但倭寇狡诈,不可大军尽撤,受封结束前令刘綎、吴惟忠率部留守,扼住要道,以防有变,宋应昌、李如松打理朝鲜事宜,其余撤回辽东。”石星赞同。

        于是王锡爵对小西如安及宗义智下令:“皇上已有旨意,倭国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及对马岛、册封之后需安分守己,而不必朝贡贸易、此后与朝鲜修好不得再行侵犯。我将请旨颁行册封。退兵事宜由兵部尚书向你等交待。”说罢王锡爵便领内阁及礼部离去。

        后宗义智向石星询问为何不许朝贡?石星让沈惟敬翻译说道:“大明富有四海,万国来朝,也不缺此一国。战事将结但敌意难消,而且朝鲜深受磨难,大明又怎能不顾其感受。若欲朝贡,倭国必先与朝鲜修好,再待来日求贡。”

        宗义智焦急:“尚书大人,这求册封朝贡是日本梦寐以求之事,太阁殿下对此也是翘首以盼,若只有册封而不准求贡,返国之后恐将遭问罪。请尚书大人再向皇上陈情。”石星冷淡回道:“圣意已决,不可再变。倭酋追责就说此乃天朝之意,不容再谈。回去之后立刻撤出朝鲜等待受封,如若不然立行剿灭!”宗义智不再多言,与小西如安一道随沈惟敬退出,等待诏书筹备离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