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梅花双刺 (1 / 5)
“来…来…,我雷某今日就倚老卖老,抛个砖引个玉”,雷真上了教武场,一脸的嬉皮笑脸。
“不敢、不敢,不过是勤练了些基本功”,彭蠡短刀小苏谦虚的说道。
“嘿嘿,小子,年纪轻轻就出来争这璞隐神剑,你可知道这璞隐神剑意味着什么?”
“不知,既然说比武认剑,如果我赢了,自然这把剑归我,哪管的了那么多”,小苏说道。
“只怕你小子有本事领,没命抗,让雷某来好好教教你,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说罢,雷真拔出身上的唐刀,收起了笑容。那刀是一柄三尺长的宿铁刀,刀身泛着青黑的幽光,看起来锋利无比。
备注:唐刀,中国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公元七世纪,大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战争,出现了冷兵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唐六典》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按用途不同,唐刀分为礼仪用刀和实战用刀两种。仪刀:晋宋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横刀:兵士所佩之刀,军队常规兵器。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由此可见,仪刀为礼仪用刀,障刀为护身用刀,横刀、陌刀为实战用刀。《唐六典》中专门记载了唐刀的四种刀制,并记述了历史来源与功能形制。可见唐代朝廷对唐刀的重视。盛唐时代,宫廷与民间尚武成风。在那个崇尚武艺,推崇军功的时代,唐刀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大唐帝国的创立与昌盛,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成功的影响到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唐刀中的横刀演变为以后的军队战刀,向东流传,演变为朝鲜刀、日本刀。像西南流传,演变为藏刀、景颇刀、泰国刀、缅甸刀。障刀演变为历代禁卫军佩刀,仪刀演变为后世礼仪用刀。陌刀经过历代演变,发展为斩马刀、朴刀,双手带等数种刀型为后世流传。
二人互相回礼毕,笑面虎雷真说道:“小子,你可看好了,雷大叔可不是假老虎”,说罢,先发制人,一个双折柳、挑剑、二连刺、旋空劈,一连攻出数招,小苏手中梅花刺左挡又拆,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笑面虎雷不给小苏反攻机会,再一个两段、鞘打、连刺闪,逼的小苏连连闪避。
“好刀法,笑面虎雷是个真老虎”,背刀客范一臣说道。
“不只是个真老虎,还是只善良的老虎”,塞外刀客陆天狐说道,陆天狐看的出来雷真出刀虽然凌厉,看似凶狠,但刀刀留有余地,恐是怕伤了小苏,要知道刀枪无眼,像小苏这样年龄尚浅的小子闯荡江湖,技艺虽然超群,但实战经验欠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作为长者的雷真对于这样的后期之秀自是有怜爱之心。
小苏不想这笑面虎看起来胖胖的,脸上总是笑嘻嘻的雷真,刀法如此精湛,稍不留神,便有可能被挑翻在地。
待那笑面虎连发数招之后,小苏稳住了阵脚,看似凌乱的刀法似乎看出了些章法。
转瞬间,二人又交手数十招,武场充斥着梅花刺与宿铁刀的撞击声以及场外的连连喝彩声。
徐江河的尸体静静的躺在门板上,原本使得一杆好枪的江右徐掌柜必能在此次比武大会上大放异彩,也好叫弟子们一睹自己的风采,甚至有可能将江左梅锦荣挑翻在银枪之下,一解心中多年之怨气,却没想到,一枪未使,斯人已去。
珞珈普慧和尚帮他超度后,弟子们将一袭白布蒙在身上,又将门板移除了校场几米,远离了人群,留下了三四个弟子在旁看守,武场的叫好声吸引着弟子不时向武场张望。
李笑来眼睛略微困乏,放眼远观以解眼乏,却远远看到了徐江河的尸体,一袭白布在风中抖动,这一动让李笑来心中有点发怵,又将目光移到了武场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