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有人在窥探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有人在窥探 (2 / 3)
        彭荣先生道:“宁城不是有一座窑场吗?”

        李玉清:“你说的是龙凤窑场,那也是李家的,但是不行,此地的土质烧不出白瓷,更烧不出青瓷,最多能够烧一些灰褐色或黑色的坛坛罐罐和省油灯。”

        彭荣先生道:“省油灯不错,百姓喜欢,实用。”

        省油灯初看与普通油盏一样,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陆游曾经这样描述省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大意是看书不要用铜碟盛油,用瓷碟最省油。四川有一种盛油的碟,象两个油碟叠在一起,边沿密封,侧面开一个小孔,从孔中向夹层注少量的清水,再往油碟里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一半的油。

        省油灯之所以省油,关键就在于它的双层设计:一层装油,用来照明;一层装水,用来散热。我们知道,不管什么油都很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现在在油碗下面注入凉水,升温就慢了,挥发就少了,所以省油。

        省油灯最早出自蜀中的邛窑,李家想要在宁城建窑场,地址就选在金玉村不远的龙凤场,特地请了邛窑的师傅过来烧制。

        但这边多是红色的粘土,烧制出来的瓷器都很粗陋,远远赶不上汝窑,钧窑等各大知名窑场的出品,只有这省油灯倒还受青睐,也算小有名气。

        智慧大师:“要想让北方的窑师来蜀中恐怕难呀。”

        李德山:“难道不难,经过几年的经营,我们李家在汝州的窑场基本上是李家的子弟在掌握,就连最新的天青色都是由我李姓弟子研究出来的,家主若要他们回来,他们断不可违抗命令。只是这里毕竟没有他们需要的材料,所以回来反倒是浪费。”

        智慧大师:“谁说不是?我让佛门弟子留意蜀中,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烧青瓷需要的粘土材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李玉清:“多亏德山未雨绸缪,早早就安排族中弟子学习烧瓷技术,培养了几个拔尖的人才,否则,还不是处处受制于人。现在顶尖的烧瓷技术就由李氏弟子掌握,就不怕别人挖墙脚了。”

        李德山:“虽然族中弟子值得信赖,但是总还是防不胜防,我们的天青色在烧制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多次窥视。”

        “谁?”

        其余三人异口同声地问。

        只有在一旁伺候的李曙默不做声,有大师,先生,祖父和父亲在,还轮不到他出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