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化险南郭寺—孤身赴险 (2 / 3)
朱良山笑道:“都不是,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
杜甫苦笑,“我孤陋寡闻,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老百姓的军队。你在军中是何官职?军曹?还是参谋?要往何处安身?”
朱良山如实回答:“眼下要饭养病,伤病好了就去延安,找到我们的军队。”
杜甫抱拳施礼,“佩服佩服,幸会幸会,子美这厢告辞了。”说完,立刻就不见了。朱良山大喊:“诗圣,诗圣留步!”
“喊什么叫什么?醒醒,醒醒。”
朱良山被推醒了,方才明白刚才是在做梦。自己仍然被绑在寺院的柱子上。他摇摇头,刚才和杜甫相见真真切切,怎么会是在梦中呢?杜甫真的到过天水吗?杜甫真的来过这座寺院吗?杜甫真的写过那首“山头南郭寺”的诗吗?
朱良山不知道,当时也不可能知道,天水南郭寺,因诗圣杜甫的一首诗而名扬天下。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后,便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之职,携妻牵儿,西行来到天水,投奔侄儿杜佐。在天水住了不到半年时间,写了117首诗,平均每天两首。其中有一首《山头南郭寺》,尤为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诗圣杜甫是抱着一丝幻想来到天水避难的,但是在这里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景象。刚受过地震之灾的天水一带,也难以躲过安史之乱的战火。加上当时天水居住有很多西部番民,使**日益尖锐。真是人人含辛茹苦,处处怨声载道,所见所闻令杜甫痛心疾首,继而触景生情,南郭寺的奇趣美景和荒凉冷落情景,便自然而然自诗圣的笔端流出。
南郭寺始建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根据寺内一棵古树两千多年的树龄计算,寺院可能建于隋代。西汉末年佛教东传,东晋十六国及前秦时代的统治者大营寺院,开凿石窟,兴造佛像。到魏末年间,各地寺院已达3万有余,南郭寺大概是那时兴建起来的。
悠悠两千年,兴废南郭寺。如今的寺院只剩下野寺残屋,有的殿宇年久失修,已是残垣断壁,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朱良山是夜里被绑匪用马车转移到南郭寺的,被关在西院的一座大殿内,绑在一根红漆斑驳的大柱子上。吃饭的时候,只解开他一只手。上茅厕时,两个绑匪牵着绑他的绳子。回到殿里又绑到柱子上。尽管朱良山时时留意,也没有半点可乘之机。
从院子里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一个声音慌里慌张地喊道:“四哥,坏了坏了,赎金没拿到。”
任老四的声音传来,“慢点说慢点说。”
“四哥,我刚拿了那个小布包,一个硬硬的枪管就顶到我腰上,我只得乖乖地把布包还给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