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意拾遗 起落法
心意拳的传承过程中,老师父们比较喜欢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这一门的练功经验传达给徒弟,比如横拳的劲叫恨地无环,就是一种比方。
老师父所打的比当中,有的重点在形上,有的重点在意上,也有一些能兼顾形和意的比方,我们统统的把它称为:“相形取意”。
我们学习心意拳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起如挑担,落如分砖,然而对这句话的理解,确实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啦。
在我看来,起如挑担是取意多于相形,我们可以理解成假借挑担的压力,让我们的在做起的动作时,身体有了内势,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应力。
详细说来,起如挑担能给到我们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要求我们的核心要稳定,第二要求我们的关节要锁定,第三要求我们的重心要固定。
我们再看落如分砖,很多练习者认为落就是打人,落如分砖就是两手有分力,这未免太狭隘啦。
起如挑担,落如分砖,这句话都是针对我们的核心,或者叫丹田讲的。起是丹田的起,落是丹田的落。
在起的时候,丹田内翻,全身的筋膜都向核心收缩,相反,在落的时候,丹田外翻,全身的筋膜都向外撑拔。
在落如分砖的体验中,我们身体核心的力量分为两股,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心意门把这种离心力叫做“曲断中节”,形意门把这种练习的方法叫“砸桩”,少林门叫“落地成桩”,大成拳把它叫做“矛盾力”。
跟起如挑担不同,落如分砖更偏重于“象形”,它也有三个主要的指标,核心翻动,关节蠕动和重心移动。
在心意拳的拳谱里面,讲到起落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静态的起落,起是钻,落是翻,起如蛰龙升天,落是霹雳击地,起似白猿献果,落是狸猫上树。
在这一层的起落中,我们发现一个外形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形意拳的龙形和崩拳的狸猫上树,都是单腿支撑的,在起的时候,都是起了两手加一腿,这就是传统武术的手脚齐到的技术,有的老师叫“三只手”,或者“三条腿”技术。
在起落的第二层含义中,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如浪翻,落如浪绝,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为真起真落。
这是起落在动态时候的样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起落如水之翻浪,一浪接着一浪,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格斗思想,就是要学会连续击打。
不能连续击打的拳,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在练习中,一浪接着一浪,前浪未落后浪起,前浪为后浪蓄势,后浪乘前浪的威风,才是真起落。
虽然前浪和后浪有先后,却不如前浪和后浪当作一浪,这就是起落的第三层含义,起不起不用再起,落不落不用再落,起落二字与视平,盖世一字是中身。
传统武术,分开有很多门派,合在一起,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无论是太极,八卦,还是少林,心意,从文化的层面来看,都是“以和为贵”,从技术的层面来看,都是“守中用中不离中。”
心意拳十六处练法,第十一处练法是“起落”,这也是心意拳交手法的基本思路,得起落者,得心意拳过半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