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入学就要开始奋斗! (1 / 2)
大汉帝国规有关部门定,大学学制六年,要求将专业内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之问题,称为本科,通过者为学士。学士之后另设硕士,硕者,大也,为一学科内有独立性成果之专业人士,原则上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博士则从硕士中择优授予头衔。其中,自硕士开始,应设导师,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意见或者建议。
而洛阳大学有个特色,叫做新生导师制,并不由教职员工担任,而是每一个入学新生学校都会安排一个高年级本科生或是硕士导师。因为洛阳大学的学生非常多,本着物尽其用的想法学校施行了这一制度,老生带新生,一般是一带五。并不专注于学术上的教导,更多的是帮助新生融入洛阳大学的生活。这一政策也有着鼓励学生多与人交流的考量在。
但考虑到洛阳大学数量众多的自闭大学生,显而易见,这一制度并没有什么用。
新生导师就是个名头,对新生和导师双方来讲,一部分人都是混过强制安排的第一年就了事。
至于导师方面,经过洛阳大学多年的熏陶,能够主动报名去当新生导师的大多数都是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也不是真正的教师,对消极应对的学弟学妹们办法也不多。
除非学院有相关政策。
某些学院,特指做硬件的那些,建议学生“第一年都进实验室”,不求你做出什么贡献,如何搬砖打杂得要学会,方便以后做设计和学习。建议并非政策的核心,实验室学分系统。新生第一年都是大课,大家都是精通学习的老手,要想出头拿奖学金就得有额外表现。额外表现哪里来?那就只能从实验室来。学长学姐发篇论文不一定给你加个名字,但至少可以拿个“科研活跃”的加分。而另一方面,对高年级学生有指导奖励,体现在多种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实验物资、算力等科研资源的分配上。
刘玦所在的医学院虽然不是做工程的,但对于新生导师制的执行力度非常大。
原因无他。
人少。
洛阳大学号称百万学生,医学院整个院加起来才几千个学生,又因为灵能者比例高,出于这些客观因素,医学院依托新生导师制度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反馈体系,以求对入学新生的动向了如指掌。
这套体系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信赖关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要让新生导师对新生嘘寒问暖,做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论医学院的毕业生将来做什么,在医学院内他们仍旧是被当做医疗行业从业者来培养的,进入高年级后更是有可能要去附属医院点卯干活,故此一些常识和基本操作非常重要,这些课程几乎都是小班实操课,授课的老师正是各位新生导师。
有这样现实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在,新生导师制的执行会更贯彻一些。
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在以后的课堂上,有些人会被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