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暗流 (3 / 3)
“话说八王之乱,在根本上是由于国家分裂割据,统治无法高度集中,各方诸侯各司其事,至上权威受到冲击的结果。当年武王以宗法血缘为纽带,以分封权分各界,一时间的确是简约了国家繁琐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但因为分封之地各诸侯享有的自主权太多,加上人一旦掌权过多,便容易迷失在权利的牢笼里,待日子一天天过去,对权利的依恋便越强,那么彻逆之心便会如同星星之火般燃起,再加外部条件中央躯心的衰落,一时间各方想要当这乱世霸主的野心便越发不可收拾。”
“于是就有了八王之乱的局面,其实究其本质来说,这是一开始政策的失误,与中央并未对人心有过深入的研究。‘’在小店二楼的帷幕里,一位敷着白须的老者,坐在大厅的正前方,认真和气的讲解着。现在他已脱去了故事的形式,开始给在场坐落的年轻人,讲一些学术上理论实际的方面。
这时一个白面书生举手问道:“先生,对于八王之乱的一些经过大概,我们在古籍中已有所了解,其实在根本上,与你所说的那个情况倒也相近,只不过我今日想问的是关于儒学正统,对你而言,你所从中发现了什么,又是为何我们要以儒学治国?”白面书生发出了疑问。
孟文究笑着看了他几眼,敷了敷白须,停下认真思考了一会,道:“关于儒学我只想说,自先圣孔子以来,此学历经磨难、饱受风霜,已得到了时间的检验,比黄老之学更为适用,儒学之道,对于民君的关系,是有深刻的阐释的。
并在社会实用方面,具有思辨性与创造性。我们在先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并且吸收其它各家的有益成分,如此便聚集了群智,并且儒学强调开括进取,你们也能够在学习儒学后,去考取功名报效国家,改变家庭命运,如此它便有了公平的一面,至于以儒治国,你看而今我朝的局面,便可知以儒治国的好处,民亲于生,子求于长,王贵在民安,民便取之信也。”孟文究解释道,语气极为平顺,听来有种与家中父兄交谈的亲切感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学生明白了。”那位白面书生恭身坐下,看起来是极为的佩服与受用。
……………………………………………………
“先生,今日上午您本不该出面的,不是学生说你,我觉得以您的身份,在一家小客栈里说书,简直是有辱您的身份。”一个白衣打扮,面色清秀的书生,在客房内对着身旁的老者抱怨道。
“呵呵,这有什么的,我见这店面的掌柜亲切,顺手答应一声,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何须要上升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孟文究摇摇头道:“你呀,就是心眼太小了,什么都讲究合乎礼仪与正统,以后步入官场,这么下去会吃不少暗亏的。”
“反正,弟子觉得这对师傅的身份不是什么好事。”
孟文究摆了摆手,道:“不说这个了,我叫你去查的事怎么样了?”
“师傅。”那位书生恭敬的道:“弟子查到了,那秦家一共只有三个子嗣,长子秦良辰,次子秦孤浩,小子秦枫。资料我也查到了,那长子与小子资质倒是一般,但次子秦孤浩七岁便能赋诗,十岁便接受秦家的一方作坊,并将其管理的井然有序。现今已成年,听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口成章,遇事不乱,能够以巧舌解决争端,在这城北一带极为出名。师傅,如要我说,你这次来就收下这么一个弟子,我对这位也是佩服的很。”
“哦!”孟文究听闻,也有些好奇。“话说我也是奉命前往秦家收其一位子嗣为弟子,本以为只是皇上与秦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让我来这里看一看,没想到这商人之家竟有这么一个文人,倒也是惊喜,不错,不错,待去看看在下定论吧。”
………………………………………………
到了午时,太阳红彤彤的,满天的金霞铺面而来,那个看街景的少年却早就不见了。而远处的街道,一架马车朝秦府的方向驶来,门旁的小厮们细细的打量着,猜想着又是哪位贵人上门来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