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韩帝
云武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三十年前老头来了就有了。当年他路过此处之时,觉得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当然除了打猎的采药的,没有人来过。十三年前,他下山“访友”时在山下捡了个孩子,取名小白。后来又捡了条狗取名小灰。他可能是爱取名……
饭后,一老一少坐在石桌前,论古谈今。一狗在旁边听的头头是道…
后院有个洗衣做饭的大婶,人很勤快,当年老头为了方便照顾小白,从山下村子上请来的,人很勤快,做事也认真。是楚人,夫家姓范,前几年病死了。大家都叫她范婶。还有个干杂活的大叔,两年前来的,人很憨厚,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不怎么说话,平时没事也去打打猎,射得一手好箭术。只说他叫春明,从来不提以前的事,大家也就不问了。
至于老头,更没人知道了。姓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不像凡人。好像什么都懂,又好像只是个傻老头。小白今年十五岁,老头把他捡回来的时候,他才两岁。老头说“下山的时候就听到了哭声,声音很远,他顺着声音寻了过去,再树洞里发现的小白”。反正他是这么说的。小白问“你为什么给我取名小白”老头说“当年捡你的时候,你不着寸缕,浑身雪白雪白的”。少年低头看了看自己晒得黝黑的手臂…“那只狗呢,它是黑的,为什么叫小灰”?少年想着,老头可能眼神不好……“纯粹是为了好记,小白、小灰多顺口”!少年一阵无语。。。
山上就这几个人,小白整日练武,其他人整日看小白练。老头说小白是天生的武学奇才,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是,小白五六岁扎马步,七八岁练拳,十岁跑山,十二岁泡寒池,十四岁劈木桩…小白说老头啥也不会,老头说基础打的好,潜力无限大。小灰撇撇嘴……
“爷爷,你说我是从哪来的”,“你是我捡来的”,“那捡之前呢”,“不知道”。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
韩国,幻州,皇城内。
“如何,陛下龙体可无恙”?一道急促声音正询问着刚出承文殿的几个太医。半个时辰前,皇帝韩伸与昭文阁几个大学士讨论政事时,突然晕厥。这位在位三十年的老皇帝,自登基之日起,殚精竭虑,数十年勤勉如一日,从未有丝毫懈怠。励精图治,任贤革新。西拒强楚,北抗戎狄。文治武功皆可称得上一代明君。问话的之人是昭文阁大学士华元普,光夏六年中的三甲,也是二十几年的老臣了。几个太医互相瞧了瞧,都望向太医令张洐,老张太医连忙伏身说道“陛下龙体、暂无大恙,只是一时劳累所致,服过汤药后已经平稳,静养数日就能好转”。听太医如此说,几个皇子和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心。只有华大学士和三皇子韩深皱了皱眉头,却不曾多说什么,和百官朝殿门齐齐拜了一身,告退了。
皇帝一生勤勉,从不贪恋酒色,只育有四子一女。长子治为皇后所生,立为东宫太子。才能平庸,平平无奇;虽无大能、亦无大过。次子澎、四子沆,为齐妃所出。韩澎骁勇善战,封雍王,韩沆长于军略封豫王。三子深,性行温良,机警敏锐,最为皇帝所喜,受封睿王。女儿姜阳公主下嫁于中书令上官清之子上官俊。
太子是嫡长子,虽天资平庸,却礼贤下士,且立嫡立长,祖宗之法也。所以太子为一众文臣所拥戴。雍王虽有夺嫡之心,然韩人尚文,朝廷上下皆为太子呼声。眼下亦无战事,手中也无兵权。若皇帝驾崩,大概率是太子爷继位。豫王和雍王一奶同胞。母亲是齐国贵族之女远嫁而来,齐风剽悍,所以两兄弟异常悍勇。雍王领衔兵部,豫王掌管京都防卫,又是坚定的二爷党,所以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而睿王,虽深受皇帝喜爱,常年住在宫中,却无甚根基,加之本身也不好权位,虽聪敏却无职权,只是个闲散王爷。
北韩九州两川四十一县,共六百余万人口。西疆望川,东疆梓川,共驻重甲八万。西疆重甲大将军萧博山,东疆为副将裴亥。皆功勋世家,长年驻于边塞。朝廷设昭文阁主管全国政事,常任四位大学士,位同首辅。昭文阁上大学士华元普,大学士施增,大学士樊杲,大学士韩通。
另设有军廷府,原是一帮文臣制定方针策略,将领们不服夫子们指手画脚,政令不通。老皇帝继位后皇子们崛起,改组为兵部由雍王领衔,专涉军事。改廷尉为御史台,监察百官、上达天听。皇城内设禁卫四营,驻兵两万,由禁卫将军林赣统领直接听命于皇帝。京都府兵八千由豫王韩沆统率,主管京都防卫。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