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交州地震 (5 / 6)
不仅如此,张秋水还让番禺城中的米商抬高米价,准许他们赚取更高的利润。听到官府的话,米商们当然非常高兴了。于是番禺地区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远超周边各地的正常水平。
张秋水的做法,让他的顶头上司王海森很是生气,他上奏弹劾张秋水,认为张秋水“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公私兴造,伤耗民力”。并保举徐若海,以他暂代番禺郡郡守。
中书省将奏折呈给了陈帝李晔,李晔阅览了王海森弹劾张秋水的奏折之后,觉得张秋水的做法有些劳民伤财。
张秋水听说后,自己也上了一封奏折:
交州诸地灾荒遍野,各地官府的库银用于救灾犹如杯水车薪。唯有番禺灾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不仅大规模饥荒踪迹难觅,而且其他发生灾荒的地区百姓都跑到番禺要饭来了。
番禺等地,本就富庶,不论是富商豪强还是寺院庙宇,实际上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只是即便到了灾荒之年,也绝不会平白无故的拿出来用于救灾。举行赛马大赛之后,参加赛马的赛手、造场地等等就能带动许多人参加劳作。动员一些盛名在外的寺庙兴建土木、加盖房舍,需要招人、发钱、管饭,另外运输材料、打理饮食等环节同样需要人工。虽然在年人力很低,但有饭吃总比抛家舍业来的强。
当许多富商在寺庙和官府的带动下,纷纷大兴土木之后,番禺的灾民也就渐渐安定了下来。由于本地米商哄抬粮价,就使得趋利的外地米商觉得有利可图,纷纷运输粮食来到番禺买。当番禺地界的米粮充足之后,米价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了下来。
陈帝李晔看到奏折之后,立马明白了张秋水的良苦用心。通过政策干涉市场和以工代赈的做法,张秋水不仅缓解了灾情、平衡了经济危机,还减轻了官府的压力。后来番禺熬过了最为艰苦的冬天,到了第二年秋收之时,灾情就彻底消解下去了。
相较于番禺,交州的其他受灾地方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比如当时的九真,虽然同样富庶和热爱赛马活动,但徐若海并未想到这与赈灾之间的关联,后来这些地区的百姓有许多人都饿死了,许多人实在饿极了就想着去抢富户的粮食,逼得这些富户不得不花钱聘请了许多打手看家护院,造成当地社会出现严重动荡。
于是,陈帝李晔以张秋水救灾有功升为钦天监丞,以交州刺史王海森颟顄失责着刑部缉拿回京问罪,一场大灾仿佛就这样过去了。
垂德殿中,刑部尚书杨德威上奏道:交州刺史王海森已经押解刑部大牢。
陈帝李晔说道:这有什么说的,依律处置就是了。
刑部尚书杨德威说道:倒是不太好处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