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诗 (5 / 5)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徐盈盈又答道。

        “逢山一孤堆,遇井一窟窿。”依旧是郁且狂问徐云怡的第九句诗。

        “万里江山白,大明归一统。”徐盈盈也依旧答了出来。

        问完这九句诗后,郁且狂哈哈一笑,对徐云怡和徐盈盈说道:“郁某各问了两位姑娘九句诗,盈盈姑娘皆数答出,云怡姑娘却答上了六句,故而此局盈盈姑娘赢、云怡姑娘输。”

        徐云怡淡淡地点了点头,她是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纵使输了,也不会像徐盈盈那样恼羞成怒。

        “在下想姑娘必定心有疑惑,”郁且狂忽然笑着对徐盈盈说道:“只是这个疑惑须得盈盈姑娘为你解答。”

        “不知相公如何知晓我的疑惑?”徐云怡奇道。

        郁且狂没回答徐云怡的话,而是对一旁的徐盈盈说道:“既然盈盈姑娘答出了在下所问的最后三句诗,想来姑娘必然知道它们的来历,还请姑娘给云怡姑娘介绍介绍吧。”

        徐云怡疑惑的正是这三句诗的来历,虽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它却始终想不到它们的出处,于是她诚恳地向徐盈盈请教道:“云怡所识有限,实在不知这三句诗出自何处,烦请姐姐告知,云怡不胜感激。”

        不知是被徐云怡诚恳的态度打动,还是其它原因,这次徐盈盈的语气没有像往常那样得意,反而多了几分恭敬,“这三句诗均出自鄂国公之手,世人往往只知鄂国公用兵如神,却不知他既能上阵杀敌、又可提笔作诗,可谓文武双全之人。”

        听徐盈盈这么一说,徐云怡倒真想了起来。鄂国公常遇春是大明开国功臣,的确是文武双全之人,生前也写过几首诗。徐云怡常听家里的长辈说起鄂国公生前的神勇往事,也看了不少关于他的史书典籍。徐云怡确实在书里看到过郁且狂适才所问的三句诗,但当时她所关注的更多的是鄂国公的生平往事及永兵之计,并未过多关注其在诗作上的成就。所以虽对这三句诗有似曾相识之感,却始终想不起它们的出处。

        “前元至正十九年,太祖攻陷金华,命鄂国公进兵衢州。鄂国公旗开得胜,首先攻下了龙游城。攻下龙游城后,诗兴大发的鄂国公作《龙游道中》一诗为念,其中两句便是‘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奉命征讨陈友谅时,鄂国公曾于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设伏,并在百丈潭前留下《随口一占》一诗,便是适才所说到的‘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亦是前元至正年间,当时是至正十七年隆冬,鄂国公与中山武宁王徐达进兵宣城,见将士们在纷飞的白雪里仍坚持操练,他老人家有感而发,提笔作下《咏雪》一诗,最后两句便是‘逢山一孤堆,遇井一窟窿。万里江山白,大明归一统。’”说起这些时,徐盈盈的语气格外恭敬,说到最后还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可惜天妒英才,教鄂国公在不惑之年便英年早逝。吾辈若能及得他老人家十中之一,便足以大展宏图了。”

        鄂国公常遇春是大明开国功臣,连明太祖朱元璋都说他‘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并追封其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徐云怡虽然年轻,却也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之理。当听徐盈盈说起鄂国公之诗时,徐云怡到的神色也立马变得恭敬起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