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论势振人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论势振人心
    冠冕堂皇的话要说,特别是对这些饱读诗书的文臣,就喜欢这口,大义凛然、慷慨陈辞,以忠臣烈士的形象青史留名,正是打小所受到的教育。虽然很多人在大厦倾倒时没有这样做,但现在朱永兴所说还是很合他们的心意,很入他们的耳朵。

    “殿下,如今局势危若累卵,不知当以何法挽狂澜?”吏部给事中胡万顺拱手问道。

    朱永兴沉yin了一下,缓缓说道:“危若累卵不假,却并非无扭转之可能。清军来势汹汹,虽占据云南大部,但巩固尚需时间。且清军烧杀yin掠,大失人心,民众愤恨,此一也;清军多为北人,chu云南暖湿之地,水土不服,难抵瘴疠,ZHAN斗力下降,此其二也;其三,散chu云南边外之明军,尚有数万之众,吾已派人四下联络,若能前来相会,则兵势愈盛;清军占领云南,则须分兵把守,其力分,我军合,可取各个击破之策;云南土司众多,心向大明者有之,亦可为一大助力……….”

    夸大有利条件,减低不利因素,朱永兴侃侃而谈,力图鼓舞起众人的心志,振奋起大家的jing神。但他分析得有条有理,虽有画饼嫌疑,却也不是虚妄乱语。

    “……满洲八旗入关时总兵力约为十万,其中已bao括了汉军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满族军士不过几万人。jin ru中原以后屡经ZHAN阵,ZHAN死和病死的人数已过人口自然繁殖数;jin ru中原富庶地区后,已滋长起追求生活安逸的风气,远不象入关前后那样勇于用命……”

    当朱永兴分析起满洲八旗ZHAN斗力下降,兵员不多的时候,连旁边沙盘前的白文选等人都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在历史上,每一个新兴王朝在军事上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朝也不例外。只是被清廷统治者视为争夺天下和巩固天下的嫡系军队的由盛转衰过程来得特别迅。

    应该是从顺治四年以后,满洲八旗兵所向无敌的场面就象昙花一现似地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是由于清朝最后统一了全guo,它的统治集团又从来忌讳谈自身的弱点,后来的史家便很少注意到这一重要转变,没有看出入关chu期清廷的不可一世和后来的se厉nei荏。因此,也没有认真探讨清廷在chu期以满洲八旗兵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汉制汉的政策变化。

    满洲八旗兵员匮乏是一个原因,入关chu期咤叱风云的领兵大将由于染上天花、mi恋女se、贪图享受和nei部倾轧,凋谢殆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到顺治九年,清朝赖以开guo的久经ZHAN阵、功勋卓著的大将基本上都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弟即便承袭爵位,却少不更事,缺乏ZHAN斗经验,无法替代父辈驰骋疆场的角se。亲、郡王以下的贵族、将领虽然还留下了一批,但他们也无复当年英锐气概。

    这种严酷的事实,清廷统治集团nei非常清楚。尽管他们讳莫如深,闭口不言,但从对南明各派抗清势力的ZHAN略部署和ZHAN术安排上都明显地看出他们越来越多地采取以汉制汉的方针。ZHAN略上表现在更多地依赖对汉族拥清派进行招抚,ZHAN术上则不到关键时间不动用满洲兵。即使在关键ZHAN役中也大抵是让绿营兵和汉军打前阵,满洲兵将chu于二线,这样既可减少伤亡,又可起到监视汉军和在最后关头夺取胜利功的作用。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