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之大,海之阔,与君不相融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天之大,海之阔,与君不相融 (1 / 3)
        二原逻辑

        体液分为两部分:一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是细胞代谢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约占体液的三分之二。二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环境。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一,也称作内环境。其中包括血浆(血浆不等于血液,血液包括的液体成分为血浆和大量的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又称细胞间隙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生存的环境)、淋巴(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含有大量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血浆中含有90%的水、1%的无机盐、9%的蛋白质、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葡萄糖、代谢物质、气体和激素等。

        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余成分大体相似。内环境中含有氨基酸、尿素、淋巴细胞、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葡萄糖、脂肪、乳酸、氧气、二氧化碳、多肽、肌酐、胆红素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ph值。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在水中对微粒的吸引力,其中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与离子的浓度有关。人体的渗透压约为770千帕,渗透压对人体的水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酸碱度:即ph值,正常人的内环境ph值在7.35到7.45之间波动。维持相对稳定,主要和缓冲物质磷酸一氢根和碳酸氢根有关。

        温度:正常为37摄氏度。通常在一摄氏度以内波动,即36摄氏度到38摄氏度左右。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内环境的维持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状态。

        具体表现有:

        温度的差别(与年龄,性别,季节,一天的时间段,温度环境有关)、酸碱度的差别(与进食后、剧烈运动后有关)、渗透压的差别(与环境中的离子浓度、蛋白质含量、通道是否通畅、营养物质等其他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的差别有关)等等。

        所以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对于稳态的发现历程大致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