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红叶铺成的山庄 第十三章犇羴鲜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红叶铺成的山庄 第十三章犇羴鲜 (2 / 3)
        噫吁戏……人之能够为情而死鸟儿亦知殉情而亡,鸟儿既知殉情而亡而人为什么又不能为情而死呢?

        此时的风潇潇,鹑衣已易,巾头换稿,宝蓝紧身裤褂外罩一袭羊皮老裘,披头辫盘顶,戴狐皮双耳帽;革带侧束腰间,皮护腰深扎内里,简单行囊作包裹状,着一酸枣乞丐棍挑在肩上;庶民黔首,普通百姓一个。

        他尾随佛道不容的踪迹而来,这是他不杀二人的主因。

        隐隐,飘萍浪子似已感到元凶将现,因此大有近乡情怯的幽思怪想。

        旅途寂寞,慨从衷来,偶或吟首诗儿唱支曲儿发泄下胸中憾怨,大都是用激昂的腔调唱着伤感的曲牌,听来倍感悲催苍凉。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卦曰:初六,履霜,坚冰至;初九,有厉,利已。

        卦象让人踌躇,而心志催人奋进,他,选择了后者。塔聿里是进入漠北的必经之路,也是这条路上能够呼吸到人气的最后一个小镇,为丹山县邑所辖,属古胡居住区。再往北往西,尤其是眼下的季节,恐怕不会再有人踪兽迹,因为方圆百里甚至千里,这大概是最后一片绿洲,是严酷地区以及严酷季节人类乃至其它生物最后聚集的最理想的栖息地了。

        小镇不大,却是商旅繁兴人烟麇集,番汉杂处之中原始土著已所剩不多了,居止的老百姓大都是做生意的人。即便风雪酷寒但冬季这里的商贸活动反而愈加繁荣,这应该和贸易的内容有关,也和交通紧紧相系。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户大都由雪橇和狗拉爬犁运载货物,当然也有骡马乃至其他运输工具,不过少。贸易的内容就比较复杂了,主要以毛皮和粮食兑换为主业;其他如烟草、腊肉、葡萄干、锅盔大饼,沙地药草等等,都可以购买或交换到。偶或也有珍品或禁品走私,包括盐巴与烟毒。

        清政府的实际统御在这里已经鞭长莫及。乾隆时候,东西南北中,边属绵淼疆域辽阔,尤其是北界曾经延及到蒙古的唐努乌梁海以及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到了嘉庆,由于中俄条约的签订,漠北的皇权统治已经破碎不堪。七年,嘉庆再应蒙古亲王蕴端多尔济之请进行会盟,总算还有丝丝联系。会盟的任务主要是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等等。简稽军实即察阅兵丁,包括修理器械,练习骑射等内容;巡阅边防即对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以及清政府在蒙古族地区所设驼马牛羊牧厂的戍防。清理刑名是审理刑事诉讼案件;编审丁册是统计户口,编选壮丁等事宜。至于局部管理的卡伦稽查,实际上只能以巡视监督为主,而且主要是牧草方面的圈定和管理。地方行政管控已经相当疏缓不力,甚至无人问津,特别是这种偏远荒僻的边角之地。

        说到这里笔者倒是有个想法,统治即管理,不管理或疏于管理,则等于放弃统治;还有就是,任何主权都需靠坚守和竞争方可保全,软了退了就等于拱手相让。当然嘉庆有嘉庆的难处,虽然这和个人才智以及心胸还是有很大关系。嘉庆毕竟不是那种具备王霸之气一往无前的男人,跟乾隆无法比跟老祖宗康熙更是不能比,再加上诸多历史遗留的原因加上难言之隐。所以对于这位老倌儿的没落我们也只好叹气儿。好了不说这些了,品评历史月旦古今可不是咱们的长项更不是责任,随便瞎撩几句还是讲故事吧。

        小镇由一个本地的土司兼领镇务,食五十石,由清政府直接給奉,应该是比较优厚的了。而这地方漠北的马帮、胡子乃至种种逆天之徒多而猖獗,甚至相当残忍,是时常光顾小镇的。试着想像一下,像这种实际上七不收八不管皇权松弛的蛮荒地带,同时也是金钱与rou欲极度招摇肆虐的场所,何能不滋生强盗匪类鱼龙虾蟹?不过这些人却很少在镇上做案,同时也很难崛起霸主强权。这恐怕是觉得镇里流动的八方往来之士多的是奇技异能之人,搞个不好,碰上手气不顺,引来众怒或波及了无辜,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他们大都乔装后分散成小组,以小股人员往来,在小镇里或憩息休整,或侦密踩探,以便路途中孤旅劫夺,杀人越货。

        反正这种蜗居辟地,凶杀、盗匪、侠士浪人或者在案之徒,杂处其中,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