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0、召回 (2 / 5)
沈诸梁继续保留自己意见,说道:“我听说胜这个人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又喜欢逞能,对说出的话言出必行,如今又遍求天下死士,恐怕有不能告人的目的。再者,符合仁爱叫做诚信,遵循道义叫做勇敢。不管说什么话,不论对错都要实践,这不是诚信;不管做什么事,无论是非都不怕死,这不是勇敢。还请不要召他回来,否则您一定会后悔的。”
令尹子西不听劝告,觉得公子胜是楚王室成员,不应漂泊在外,理当把他召回来予以善待。
令尹子西不仅想召回公子胜,还对伍子胥发过邀请,虽然此时的伍子胥遭伯嚭排挤不受吴王夫差待见,但他依然以“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为由婉拒。(《绝越书·荆平王内传》)
此时,待在吴国的公子胜也因为伍子胥的关系,而在吴国无法立足,得知令尹子西热情邀请,在征求伍子胥的同意后,便趁吴王夫差北上伐鲁之际,携家眷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国。
公元前487年(楚惠王二年),令尹子西将公子胜任命为巢大夫,安排在与吴国交界的白县邑(在今河南息县东),号白公,故称白公胜。
白公胜任职以后,筑城练兵、积极备战,每年的年终考核都没有让令尹子西失望:他在属地礼贤下士,任用贤人(“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兢兢业业治理白县,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又在买卖粮食时以大斗斛卖出,再以小秤买入,施惠于民,深受民众爱戴。
令尹子西对白公胜的工作能力非常满意,认为自己为楚国招揽了一个难得的贤臣能人,脸上整天挂着笑容,逢人便夸白公胜作风优、能力强,在楚惠王面前极尽美言。
白公胜做这一切也是有自己目的的——攻打郑国,为父报仇。
对父亲太子建在郑国被杀一事,白公胜一直耿耿于怀。在认祖归宗后,他就开始谋划为父报仇,他心里十分清楚,要向郑复仇,仅凭一县之力是不行的,还要依靠他身后强大的祖国。
白公胜仿效中原诸国新兴势力争取民心的措施,其本质也是一种讨好国民,捞取政治筹码、获得政治加分的手段,当有朝一日向楚国请求提供帮助时,不至于处处受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任职五年后,白公胜觉得小有成就,便小心翼翼的向令尹子西提出要伐郑为父报仇的请求。令尹子西满口应承,答应他待楚国的政事一走上正轨,便兴兵帮他复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白公胜很高兴,觉得复仇有望,当即表态搞好工作的同时会耐心等待时机,并以比以往更加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他要用满意的答卷,换取十分的期待。
在之后的两年内,白公胜多次向令尹子西请求攻伐郑国,每次得到的答复都很让人满意,但从没见过子西发过一兵一卒。
白公胜也很理解令尹子西,表示不可操之过急,决定再继续等等。
很明显,他的政治水平对令尹子西来说还是太稚嫩了,相比国家利益,个人诉求显得微不足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