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柏举之战(上)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6、柏举之战(上) (3 / 5)
        吴王阖闾也分兵了。

        分兵或者合兵,是根据当时战场的情况以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敌强我弱,则分兵歼之,步步蚕食;敌我相当,分兵诱之,诱敌深入,群起而灭之;我强敌弱,则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比如说伟大的***就是很反对分兵的,至少在远距离分兵方面,是非常反对的。

        大战未开,楚军便以十余万之众收缩于汉水,准备借地理优势固守,这种窝囊的战事令令尹囊瓦极为不爽,关键这个决策还是出自左司马沈尹戌之口,更让这个掌控军政大权的二号人物显得无足轻重。

        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些知心着意的人。

        左司马沈尹戌北上迂回后,楚将武城黑向令尹囊瓦建议道:“左司马小题大做,依我看吴军兵力不足五千,应和往常一样只是骚扰。如果等待沈尹戌帅兵夹击,战功将为沈尹戌所独得,不如以主力先发动进攻,击破东岸吴军,这样令尹之功自然居于沈尹戌之上。”

        好大喜功的令尹囊瓦有点动心。

        大夫史皇也建议道:“左司马在国人心目中地位极高,如果这次左司马毁掉了吴军战船,又堵塞了三关而回来,将独享战胜吴军的功劳啊。您看,吴军的战车纯木打造,坚硬无比,而我们战车杂木所制,天雨易腐,待左司马赶来,主力也不知道能不能出战,依我看,不如趁吴军还未安顿,我们出其不意,速战速决,一击必溃。”

        令尹囊瓦不再犹豫,猛拍桌子:“传我号令,三军渡河,全歼吴军!”

        一场屠杀开始了。

        渡过汉水的楚军摆开阵势,从小别山直到大别山,同吴军打了三仗——败了。

        按照一般的诱敌之策,吴军应该作出败荒而逃的样子的,而这一次的情况却完全相反——楚军在追击过程中连吃败仗。

        吴军每次接战,稍挫楚军锐气之后又继续向东退却,令楚军占不到任何便宜,气的令尹囊瓦头发尖都冒着火,不停的下令围追堵截,誓要将吴军一网打尽。

        就像牵着牛鼻子一样,在长达四百余里的战线上,十余万楚军被五千吴军拖垮了阵型、拖乱了阵脚,直到被吴军拖到了他们的终点站——柏举(在今湖北省麻城县东北)。

        柏举,驻扎着两万五千名以逸待劳的吴军精锐,他们旌旗蔽日,静静的等待一场决定吴国未来的大战,白缨盔下双目如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