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2、章华台 (1 / 6)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唐·胡曾《咏史诗·章华台》
1986年,湖北潜江龙湾镇。
一个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正在紧张而又细致的忙碌着,他们如往常一般,按照土壤颜色、密实程度、文化层次,对遗址进行开方、挖掘。
(突然想起自己考古时的寒冬酷暑、酸甜苦辣……)
这些考古人员并不知道,他们挖的是一处怎样的遗址,又有怎样的故事,只是按照所处位置,将该遗址命名为“龙湾楚宫殿基址群”。
其中,有一个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的最大的一个基址(放鹰台),长约300米,宽约100米,其中编号为1号的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上层是砖坯。
1987年,经国家**同意,一批重量级考古学家云集潜江,对该遗址进行局部试探性发掘。
这次发掘,获得一个令世人无比惊奇的发现——在该遗址中出现了一条宽约2.4米,长约10米的以紫贝和零散珠宝缀砌的径道。
在当时,贝壳是一种货币,珠宝更是无价之宝。
如果该遗址径道真的由珠宝和贝壳组成,足以说明这是一座非同凡响的楚王宫建筑遗址,也可以想象,屈原在《九歌》中所描绘的那样流光溢彩——“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1999年,“龙湾楚宫殿基址群”现身后的第15年,终于迎来了最高级别的论证,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龙湾楚宫殿基址群”应定名“楚章华台宫苑群落”。
放鹰台1号的基址,即是章华台遗址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