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5、赵武 (1 / 6)
“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家里如果没有家规,孩子马上就会犯错;国家如果没有刑罚,百姓马上就会互相争斗;天下如果没有诛伐战争,诸侯互相侵犯的情况也会马上出现。所以,家里不能没有责罚,国家不能没有刑罚,天下不能没有诛伐。古代圣王有正义的战争,却没有废止过战争。
——吕不韦·《吕氏春秋·荡兵》
春秋初期之前,诸国对于战争的态度,都是非常神圣的去礼待,所以士兵都是由贵族子弟(士)担任,以示尊敬和严肃,一般人还没资格打仗,托关系也没辙,顶多当个勤杂。
如果某个诸侯国出现“为不善”的情况,天子或者天子代言人(“伯”,霸主)就跟他讲道理;如果道理讲不通,就打。
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战争当做是维护正义和治理天下的良药(“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是正礼乐、除暴乱的唯一选择,只要耳闻有战事发生,就像“孝子之见慈亲也,饥者之见美食也”,让人欣喜若狂。
后来就欣喜不起来了,因为后来的情况我们也知道了,战争慢慢的演化成现在这个样子——春秋无义战。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弱、诸侯割据、狼烟四起、民不聊生。
以秦、晋、齐、楚为首的四大强国在不断开拓大后方的同时,也对中原虎视眈眈,企图称霸以令诸侯从而获取红利,致使生灵涂炭百余年。
期间,诸国曾尝试走和平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华元弭兵),但仅仅过了三年,因晋、楚之间爆发鄢陵之战而流产,中原再度陷入纷争。
和平是一种奢望,可遇不可求,无人再寄希望于弭兵。
但有一个人除外——晋中军将赵武。
他有一个伟大的抱负——共和。
赵武,嬴姓,赵氏,名武,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晋文公外曾孙,政治家、外交家、和平倡导者和践行者。
赵氏为晋国世族,赵武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三朝,权倾朝野;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也任大夫之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