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成得臣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6、成得臣 (3 / 5)
        子文求见的时候,薳吕臣也在旁边,当即提出质疑:“您这样做,将把国家置于何地?”言下之意就是说,你不能光想着你们若敖氏的利益,虽然你勤政廉洁,但在关键时刻任人唯亲,不考虑国家的利益怎么行呢?

        子文也直面质问:“我这么着做就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大功却不能居于高位,这样还能安于现状的人有几个?(‘其人能靖者与有几’)”意思也就是说我让位,是为了荐贤,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并不计较个人得失。

        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人是社会的产物,再高尚的人,都要遵从社会的法则,而这个法则,便是利己。无论一个人再光鲜,也不可能是大家眼中所看到的那样毫无私心。

        最好的态度就是,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尊重历史才是最重要的。子文举荐成得臣,不仅仅是出于保障若敖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私心,也的确是看好曾任军职、熟谙兵家的成得臣。

        两人争吵之际,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看成得臣本次伐陈取得的功绩。

        我们再把地图打开,拿出尺子,在申县(今南阳)和徐国(今徐州)两点之间连一条线,可以发现,这条线段由西向东,贯穿蔡国(今上蔡县)、顿国(今项城市)、焦、夷两邑,直达徐国,几乎与淮水平行走向。

        可以看出,在地缘军事上,这条申—徐战线,将淮水防御重心向北推进二百余里,使得淮水以北部分区域成为战略缓冲区,为牢牢控制淮河站稳了脚跟。

        在地理位置上,这条战线北接宋、鲁二国,南跨胡、许、陈、蔡、郑等五国,像一把锋利的裁纸刀,把中原版图一分为二,并以息县武装为依托,借助淮水优势,对中原诸国虎视眈眈,使得中原无险可守。

        成得臣孤军深入中原腹地,凯旋而回,此次战绩可谓卓越。

        就这样决定吧,得臣,期待你能为楚国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公元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上任的成得臣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夔(kuí)国(今湖北秭归县)。

        夔国,为楚国第一代国君熊绎的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就是那个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熊渠的次子,因为身有残疾,被楚人废了,后被其弟熊执疵所杀。

        再后来,熊挚的子孙立有战功,楚王便将其封在夔地。

        可以说夔国是楚国的同宗族人,有血缘的兄弟国,逢年过节大事小事都祭拜同样的两个祖先——祝融和鬻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