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爱大明首先就是要爱大明的国人 (2 / 5)
“这是小道消息罢,皇上留中的奏疏,邸报照例是不传抄的,怎么你就知道得如此清楚?这一定是谣言。”
陈蚕相当轻巧地“啧”了一声,回道,
“都到了这节骨眼上了,我们之间就不要互相打哑谜了罢,都府报帖,报房贾儿,哪里不能知道这些消息?当年戚少保于此处坐镇指挥,督建古北口长城的时候,这石匣营城内不是还建过帅府吗?民间邸报比官方详尽,这不已然是惯例了吗?”
一般而言,朱批章奏从内廷传出后,六科或通政司便会把这些奏章编纂或辑成邸报,在京的各衙门要想知道报纸的内容,或是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六科廊房抄传,或是由六科派人分别抄出,转发各衙门知晓,外地官府则是在京师专门雇人抄报,以驿站传送,各边都府报帖上的消息便是由此而来。
而到了万历一朝,京城出现了专门的抄报行,邸报一到官员手中,就会有同僚之间转抄转借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阅,京城以外的新闻业甚至更发达一些,出现了专门以此谋利的民间报房。
民间报房为了营利,自然使出一切办法苦心钻营,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朝报的内容,或是与京城官员的僮仆互通往来,或是派专人在发布新闻的衙门外蹲守,恰因有利可图,民间报房对某些奏折的传抄比正常的邸报还要快,甚至默认留中不发不应发抄的内容,也能出现在民间传抄的邸报上。
陈蚕和吴惟贤对民间报纸的强烈关注开始于万历十一年之后,这不单是由于他们渐渐识字识得多了,更要紧的一点,是他们发现朝廷的重文轻武使得武将在任何消息前都必须保持十二分的清醒与灵敏。
对于陈蚕和吴惟贤这样的中上层武将来说,没有甚么能再比让他们确认自己对大明的认知和皇上保持高度一致更令人高兴的事了。
因为他们的心底里总是埋伏着一个假设,假设朝廷要预先牺牲一伙人,那先牺牲的必定是遭受着蒙蔽、愚弄或禁锢的那一批人,民间报房虽有讹误,但那迅捷而稳定的消息来源总是能让人读来心安些许。
与这件令人心安的高兴事比起来,从本来就不宽裕的饷银中省下些配给粮或者口粮给民间报房,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忍受得不合理。
因此这里陈蚕一道破,吴惟贤便很大方地朝他一笑,是为他们共同忍受这种高兴的不合理的那种笑,
“我就是在想,这‘贪淫跋扈’的一词之中,究竟有几分是真的?”
陈蚕道,
“即使都是真的,那也没甚么用,李如柏是绝对不会因为收了南兵的银子就帮南兵去向朝廷讨饷的,这一来,李如柏他并不那么十分缺银子,即使他从现在就开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李家在辽东的那些资产也足够他吃喝不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