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辽东马政与苑马寺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辽东马政与苑马寺 (2 / 6)
        但由于辽东位于苦寒之地,是明代遣戍罪犯最重要的一个地区,苑马寺牧军最主要来源是因罪被发配到辽东的“恩军”。

        因此苑马寺自设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明廷重视,其所属大小官员地位十分低下。

        而到了嘉靖后期,辽东的军事形势不断恶化,辽东苑马寺也严重衰败。

        原来只负责主持马政的苑马寺卿兼任为兵备道一职,此后,辽东苑马寺卿的职责便由主持马政逐渐转变为主管辽东地方行政、监察及军事事务,苑马寺孳牧之政也开始走向荒废。

        “苑马寺现在名义上说是监管金、复、盖三卫,但顶多也就是操练军余、修葺边墙城堡及抓捕逃军流民。”

        李成梁认真回道,

        “嘉靖十六年冯时雍改革后,连马都养不了几匹了,更别说在大事上说上话了。”

        马匹、监苑和草场是苑马寺维系经营的最重要物资条件。

        明初时,辽东马匹总量曾一度达到四十万匹,而到了嘉靖后期,苑马寺监苑之畜不盈数百。

        苑马寺下辖监、苑大部分被裁革,由六监、二十四苑减少至一监、二苑,减少后的牧苑仅为原来健全时的十二分之一。

        嘉靖十六年时,冯时雍对辽东苑马寺进行了改革,打破了苑马寺原不设定额的旧制,并且把明初规定的实行苑马军人进行官牧养殖的办法完全转变为余丁进行民养。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这种责任到户、均摊赔补的措施是符合辽东苑马寺的实际情况的。

        但是这种将官牧转变为民养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把养马的劳务和负担全部转嫁到百姓身上。

        从此苑马寺马匹牧养形式由集中管理转变为分散牧饲,原来军士放牧之荒地与军余佃种之熟地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破,草场使用不再受到苑马寺控制,官牧草场数额急剧减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