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起复潘季驯 (1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起复潘季驯 (1 / 8)
        当乾清宫中的自鸣钟被太监成功掐掉声音的时候,范礼安的条陈递上来了。

        朱翊钧一边端着一只天青色宣窑暗龙杯,一边对着那条陈上那一手标准的馆阁体暗皱眉头。

        馆阁体,又称“台阁体”,由明初书法家沈度而兴,被明成祖朱棣钦定为明朝官场以及科举考场的通用字体,以拘谨刻板,法度谨严,大小一致,黑大光圆为主要特征。

        范礼安一个意大利人,能为传教将馆阁体练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说是比耶稣的那十二使徒还要虔诚了。

        但在朱翊钧眼里,范礼安的入乡随俗未免做得有些过头。

        朱翊钧原以为他会用西方的墨水硬笔,没想到他也跟着中国人用气了毛笔,偏偏用得还不赖。

        但是朱翊钧却相当眼馋范礼安和日本使团从欧洲带来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机,历史上范礼安用这架印刷机在澳门印了好几部书,可以说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西文书籍。

        当然大明不是没有印刷机。

        朱翊钧也知道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术最早是北宋的平民毕昇所发明的,古腾堡的发明要比毕昇晚上三四百年。

        但是万历时期的中国,从朝廷到坊间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而欧洲已经用上了活字印刷。

        其实这个问题和大明火器因为没有车床而造不出统一口径的铳管和膛线,导致晚明的热兵器部队必须要冷兵器部队配合,以致于明末军队不敢出城与蒙古女真的骑兵野战的道理是一样的。

        活字印刷的主要难点其实在于活字和墨水。

        中国古代的木活字在使用多次后,字模便会因为吸收烟墨中的水分而胀大模糊,造成字迹不清。

        而无论是铜活字、铅活字都存在吸墨不足的问题,印出的字很容易缺笔少画。

        于是德国人古腾堡便发明了铅合金活字,他利用铅、锑、锡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熔成合金,制成字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